長期服用苯那君是否會增加患痴呆症的風險?

苯那君(含有苯海拉明)是一種藥店常備藥,只是眾多可能損害大腦健康的藥物之一

An open blister pack with a round pink broken tablet pill inside. The pill has subtle texture resembling an illustration depicting folds of the brain

John Kuczala/Getty Images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關於非處方抗組胺藥苯那君的 TikTok 影片在網上瘋傳,原因是研究表明長期使用這種常用藥物與患痴呆症的風險增加有關。而且,數十種其他常用藥物也顯示出對記憶和認知有類似的影響。

苯那君是一種品牌藥,含有苯海拉明,它是許多過敏、感冒和止癢藥的活性成分。它會引起明顯的嗜睡,也存在於幾種助眠劑中。苯海拉明具有抗膽鹼能作用,意味著它會阻斷一種叫做乙醯膽鹼的神經遞質的作用。抗膽鹼能藥物的醫學用途不僅限於緩解過敏;這類藥物長期以來一直被用作處方三環類抗抑鬱藥和尿失禁治療藥物,以及非處方助眠劑。但專家們一直在發現證據,表明抗膽鹼能藥物與痴呆症風險增加有關。“現在已經很清楚了,我們有大量資料支援這一點,”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老年病學家和神經科學家馬拉茲·布斯塔尼說。他和其其他研究人員現在正試圖確定抗膽鹼能藥物是否真的在以某種方式促進痴呆症的發展——如果是這樣,易感成年人的大腦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抗膽鹼能藥物抑制副交感神經系統,該系統調節休息和壓力反應。這些藥物透過與腦細胞受體結合並阻斷乙醯膽鹼來實現這一點,乙醯膽鹼是一種神經遞質,在包括心臟調節、肌肉收縮、排尿和消化在內的許多身體系統中發揮作用。乙醯膽鹼也影響注意力和記憶力——大腦中缺乏這種神經遞質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當與受體結合時,抗膽鹼能藥物會阻止乙醯膽鹼作用於副交感神經系統,通常會引起口乾等影響。這些藥物還會透過阻斷組胺受體使人昏昏沉沉,組胺受體與警覺性和過敏有關。一旦藥物從人體系統中排出(對於苯那君來說,將在幾天內),副作用應該會消退。但布斯塔尼說,關於經常或大量使用的影響知之甚少。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2015 年發表在《JAMA 內科學》上的一篇論文對可能的長期影響提供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見解。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成為最近病毒式 TikTok 影片的基礎——觀察了 65 歲或以上服用各種型別和劑量的抗膽鹼能藥物 10 年的成年人。報告服用此類藥物劑量最高的一組患痴呆症的風險增加了 54%。自這項研究以來,源源不斷的新研究證實了這種聯絡。

研究表明,痴呆症風險與抗膽鹼能藥物的使用量和頻率之間存在關聯。布斯塔尼說,偶爾服用一粒苯那君來緩解過敏可能不會對某人產生太大的影響,但幾個月或幾年內重複服用抗膽鹼能藥物會帶來更大的風險。他還補充說,為多種疾病服用多種抗膽鹼能藥物也可能會增加您的暴露量,並可能進一步增加風險。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其中一些藥物比其他藥物具有更強的效力。布斯塔尼的團隊建立了抗膽鹼能認知負擔 (ACB) 量表,該量表列出了根據藥物對大腦的潛在負面影響評分的藥物。布斯塔尼說,該量表從 1(可能存在抗膽鹼能負擔)到 3(絕對是強抗膽鹼能負擔)。例如,某人服用三種抗膽鹼能藥物,所有藥物的評分為 1,則其總抗膽鹼能認知負擔評分為 3。布斯塔尼說,此人可能會看到與僅服用一種評分為 3 的抗膽鹼能藥物的人大致相同的累積效應。目前,沒有針對醫生和藥劑師在開藥時考慮患者 ACB 評分的方案或建議。但美國老年醫學會維護著一份老年人應避免服用的藥物清單,其中確實包括許多抗膽鹼能藥物。

布斯塔尼說,研究人員仍在深入研究可能與這些藥物引起的痴呆症風險升高相關的特定大腦機制。一個主要的假設表明,這可能與藥物如何與神經遞質受體相互作用有關。長期使用抗膽鹼能藥物可能會使乙醯膽鹼受體永久性受阻,從而引發一系列反應,要麼導致β-澱粉樣蛋白(一種被認為是痴呆症主要原因的有毒蛋白質)的產生,要麼阻止大腦清除這種蛋白質。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藥物可能會影響大腦中的炎症和血流,這可能會導致記憶力喪失和認知能力減弱。但到目前為止,這項研究尚無定論。

一些專家對反膽鹼能藥物在痴呆症發展中發揮作用持懷疑態度;他們懷疑這些藥物可能會加劇潛在的認知問題。匹茲堡大學的精神病學家阿里爾·吉爾德伯格領導了一項2023 年的研究,該研究未顯示反膽鹼能藥物與痴呆症發展之間存在聯絡。但它確實顯示這些藥物與輕度認知障礙 (MCI) 之間存在聯絡,MCI 是一種患者的認知功能比同齡人預期更差,但不符合痴呆症標準的疾病。而 MCI 確實有明顯的可能性會轉變為痴呆症。根據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的資料,每年約有 10% 到 15% 的 MCI 患者發展為痴呆症。“如果您處於痴呆症的早期階段,那麼抗膽鹼能藥物可能會在不實際引起痴呆症的情況下使痴呆症更加明顯,”吉爾德伯格說。

華盛頓大學的藥學教授謝莉·格雷說,該領域的研究有幾個主要的注意事項,她是 2015 年《JAMA》論文的第一作者。“我們無法確定抗膽鹼能藥物實際上會導致痴呆症”,因為 2015 年的研究和其他關於這種關係的研究都是觀察性的,她說。需要進行臨床試驗來證實因果關係。這些研究大多是在 65 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進行的,他們比年輕人更有可能患上痴呆症,也更有可能面臨失眠等通常使用抗膽鹼能藥物治療的疾病。格雷、布斯塔尼和吉爾德伯格說,他們在設計和分析研究時會牢記這些可能的混雜因素。

由於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身上,因此關於服用抗膽鹼能藥物的年輕人以後患痴呆症的風險是否會增加的證據較少。格雷說,總的來說,避免使用抗膽鹼能藥物是個好主意,尤其是如果您是老年人。“我們看到老年人使用抗膽鹼能藥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們是非處方藥,”格雷說。許多容易獲得的藥物都含有抗膽鹼能活性成分,包括苯那君,以及抗組胺藥 Dimetapp(含有藥物溴苯那敏)、暈動病藥物 Dramamine(茶苯海明)和助眠藥 Unisom(多西拉敏)。

格雷說,許多抗膽鹼能藥物可以用其他選擇代替。例如,研究表明,認知行為療法通常對失眠有效。“第二代抗組胺藥”,如開瑞坦和西替利嗪中的抗組胺藥,以及如氟替卡松等類固醇鼻腔噴霧劑,將對抗過敏症狀,而不會靶向乙醯膽鹼受體——斯坦福大學的醫學臨床助理教授喬蒂·蒂魯馬拉塞蒂說,她專門研究過敏和免疫學。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於 1946 年首次批准苯那君作為處方抗組胺藥,並於 1980 年代批准其非處方銷售。鑑於對潛在風險的研究,蒂魯馬拉塞蒂表示,FDA 今天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評估該藥物的安全性,並可能考慮僅透過處方才能獲得該藥物。截至出版時,FDA 尚未回覆置評請求 健偉(前身為強生公司的部門,也是苯那君目前的擁有者)在給《大眾科學》的電子郵件中寫道,“我們不知道有任何研究表明,按照標籤使用苯海拉明與患痴呆症的風險增加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苯海拉明是一種通常被 FDA 認為對 [非處方] 使用安全有效的成分。”

研究人員正在繼續調查抗膽鹼能藥物及其對大腦健康的可能長期影響,希望為未來的臨床和監管指導提供幫助。布斯塔尼說,許多問題仍然存在,例如服用或停用這些藥物的時間如何影響未來記憶問題的發生。

目前,布斯塔尼專注於幫助他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使其能夠了解他們的藥物以及任何伴隨的風險。他說,任何年齡段服用或考慮服用抗膽鹼能藥物的人都應該問自己幾個問題:“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我正在解決哪些症狀,緩解這些症狀是否值得冒這種風險?我可以服用這種藥物的最小劑量和最短時間是多少?”

“大腦是一個珍貴的器官,”布斯塔尼說。“沒有大腦健康就沒有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