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細胞生物學教授和端粒酶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傑瑞·W·謝伊提供了以下解釋
圖片來源:傑瑞·謝伊惠允 端粒,此處以紅色顯示,覆蓋染色體末端,並在正常細胞的每次連續分裂中逐漸縮短。然而,癌細胞藉助端粒酶維持其端粒。 |
1972年,遺傳學家詹姆斯·沃森發現,由於DNA複製的方式,我們的染色體存在一個問題——他稱之為“末端複製問題”。每次正常人體細胞分裂時,其端粒——像塑膠鞋帶頭一樣保護染色體末端的酶帽——都會逐漸縮短。最終,端粒會縮短到細胞無法再複製的程度。
大多數癌細胞的一個標誌是它們可以無限期地分裂。為了做到這一點,它們必須找到一種繞過這些短端粒的方法。事實證明,細胞透過重新啟用一種叫做端粒酶的酶來實現這一壯舉,端粒酶在染色體末端新增新的端粒,以補償末端複製問題。端粒酶在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表達,但在幾乎所有成人組織中都保持沉默。相比之下,人類癌症表達端粒酶,這將其端粒維持在一個穩定且通常非常短的水平。由於這個事實,細胞可以無限期地複製。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因此,抑制端粒酶可能代表一種新型的抗癌治療方法。如果我們能夠抑制端粒酶,我們或許能夠將癌細胞驅動到生長停滯狀態。包括我自己的實驗室在內的許多實驗室目前正在研究這一點,初步結果非常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