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玩具會擾亂嬰兒學習語言的方式嗎?

不用安撫奶嘴!嬰兒需要自由的舌頭運動來處理語音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您可能會認為聽和說是不同的過程,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任務是密不可分的。最新的證據來自一項關於嬰兒使用磨牙玩具的研究。研究結果支援了一種理論,即我們對語音的感知取決於控制嘴部運動的大腦區域。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認知科學家艾莉森·布魯德勒給六個月大的尚未開始說話的嬰兒使用了常見的磨牙玩具,這些玩具會限制他們的舌頭運動。然後她播放了英語 d 音和印地語 d 音的錄音,印地語 d 音是透過將舌頭更靠後地放在上顎發出的。來自任何文化的這個年齡段的嬰兒都能可靠地注意到這些聲音之間的差異,這可以透過聲音變化時注意力的增加來表明。然而,當嬰兒使用磨牙器時,他們似乎沒有注意到聲音的差異。結果表明,即使是尚未開始說話的嬰兒也使用舌頭來幫助他們理解語音。

成年人的證據也表明舌頭運動和語音感知之間存在聯絡。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神經語言學家威廉·卡茨使用即時三維影像向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展示了他們在試圖發出任何已知語言中都不存在的自創聲音時舌頭的位置。當參與者獲得這種視覺反饋時,他們更有可能正確發出聲音。卡茨說,這項技術可能有助於人們提高第二語言的發音,甚至在 stroke 後重新學習說話。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兩項研究都與語音感知的運動理論相符:我們對語音的感知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如何定位嘴唇、牙齒和舌頭(如果我們自己發出這些聲音)。然而,我們依賴這種資訊的程度尚不清楚。該理論最強烈的版本表明,口語的聲音無關緊要;它只是說話者如何移動嘴巴的另一個線索。正是精神上映象說話者的動作讓我們理解,而不是聽覺識別。

“我會比這更溫和一些,”布魯德勒說。她很好奇移動嘴唇和舌頭的能力是否對學習語言至關重要——需要更長期的研究來確定她發現的感知差異是否會導致語言習得的延遲。她還希望調查口腔畸形,如唇顎裂和舌繫帶過短,是否會影響語音感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