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戒除癮症?

透過自我改變現象,曾經的吸毒者和酗酒者無需專業治療也能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

 “戒菸是我做過的最容易的事情。我應該知道,因為我已經做過一千次了。” ——馬克·吐溫

塞繆爾·克萊門斯(吐溫是他的筆名)幽默地嘲笑了自己無法戒掉尼古丁成癮的習慣。但他本可以嘗試第一千零一次戒菸,如果他能受益於最近的研究的話。

1982年,當時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著名社會心理學家斯坦利·沙赫特發表了一篇文章,在成癮領域引發了一場爭議風暴,文章表明,他採訪的大多數前吸菸者和超重者都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成功改變了自己。他還引用一項研究報告稱,即使是海洛因使用者,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康復率也更高。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個特別有爭議的發現是,他的所謂自我改變者的成功率實際上高於接受專業治療的患者。沙赫特討論了兩種可能的解釋。首先,尋求治療者可能比自我改變者成癮程度更嚴重。其次,研究通常只檢查一項改變努力,而他的訪談涵蓋了一生的努力。他認為,也許需要多次嘗試,一個人才能做對。

沙赫特的發現遭到了強烈的懷疑,甚至完全不相信,特別是那些相信成癮疾病模型的人。在這種觀點中,成癮是由生理和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這些因素是由使用物質(藥物或酒精)觸發的;一旦疾病被觸發,成癮者就無法控制他或她的物質使用,完全戒斷是管理疾病的唯一方法。這種模型的支持者不相信有這麼多人可以改變他們的成癮行為,更不用說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其他批評來自研究人員,他們質疑沙赫特工作的科學價值,因為它基於一個小型且有選擇性的樣本,並且依賴於對過去行為的自我報告,而這些報告通常不能準確反映真實情況。儘管如此,他的發現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鼓勵許多研究人員研究成癮行為中的自我改變。讓我們研究一下研究告訴我們,對於酗酒和藥物成癮,成功的自我改變有多麼普遍。

成功率
多倫多成癮和精神健康中心的心理學家雷金納德·斯馬特最近回顧了關於問題飲酒者中自我改變努力的普遍性的調查結果。我們從他的回顧以及我們對文獻的閱讀中得出以下結論

  • 大多數改變酗酒問題的人在沒有任何形式的治療(包括自助團體)的情況下這樣做。

  • 一些研究表明,相當一部分自我改變者在超過八年的隨訪期內保持了康復。

  • 許多問題飲酒者可以保持非問題性的適度飲酒模式,而不會再次成癮。

  • 那些尋求治療的人比那些不尋求治療的人有更嚴重的酒精和相關問題。

儘管關於藥物成癮自我改變的研究較少,但結果通常與酗酒問題的結果相似。總結如下:藥物成癮的自我改變是解決問題時比治療更常見的選擇;相當一部分自我改變者是成功的;相當一部分曾經成癮的人繼續偶爾使用藥物,而不會回到成癮水平的使用,並且他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這些改變;而那些尋求治療的人通常比那些不尋求治療的人有更嚴重的問題。

越南退伍軍人的經歷尤其具有啟發意義。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社會學家李·N·羅賓斯和她的同事於 1974 年開始發表了一系列被廣泛引用的關於這些退伍軍人吸毒和康復的研究。在海外服役期間,約有 20% 計程車兵對麻醉劑成癮。然而,在退伍回國後,在越南成癮的人中,只有 12% 在三年隨訪期的任何時候被發現處於成癮狀態。不到 5% 的人透過治療克服了他們的成癮。羅賓斯研究的其他發現表明,戒斷對於康復不是必需的。儘管在越南成癮的男性中,有近一半在回國後再次嘗試麻醉劑,但只有 6% 再次成癮。

羅賓斯的研究結果表明了藥物成癮自我改變的力量,但它們也一直是許多批評的目標。例如,大多數在越南成癮的男性在服役前並沒有這個問題,這表明他們可能不能代表一般吸毒人群。此外,他們的吸毒行為可能是由在越南服役的壓力引發的,這使得他們在回國後更容易戒掉。然而,最後的批評被削弱了,因為大多數在退伍後繼續使用某些麻醉劑的男性並沒有成癮,而且由於美國民眾反對那場戰爭,回國也很困難。

後續步驟
我們需要更多更好的研究來探討自我改變徵服酗酒和其他成癮的可能性。研究受到重要術語定義差異的影響,例如“成癮”、“治療”和“康復”。使用過去行為的報告和相對較短的隨訪期也是有問題的。我們也不知道任何關於處方藥成癮自我改變的研究。最後,我們需要知道從藥物成癮中康復是否會導致另一種成癮的替代。至少一項研究表明,許多以前的吸毒者變成了酗酒者。由於這些以及其他注意事項,我們報告的百分比應僅視為粗略估計。

儘管我們回顧了文獻中一些令人鼓舞的初步結果,但我們的印象是,許多成癮專業人士並不認為自我改變非常有效。對於他們通常接觸到的那些酗酒者和吸毒者(尋求治療者)來說,他們的結論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

然而,從那些尋求治療的人到整個問題飲酒者和吸毒者人群的概括可能是不正確的,原因有兩個。首先,那些尋求治療的人比那些不尋求治療的人有更嚴重的問題;其次,他們可能過度代表了那些在自我改變嘗試中屢次失敗的人。

我們可以從那些成功自行改變成癮行為的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無論他們在做什麼,他們都在做正確的事情。除了對問題飲酒者和吸毒者的工作外,我們還開始在其他問題領域(如酗酒、吸菸、肥胖和賭博問題)的自我改變研究中取得進展。更多關於自我改變及其發生方式的知識可能被用來幫助未接受治療的人找到擺脫成癮的方法,並提高我們治療方案的有效性。

注:這篇文章最初的標題是“D.I.Y. 癮症療法?”。

(延伸閱讀)

  • 越南退伍軍人從海洛因成癮中迅速康復:僥倖還是正常預期? L. N. 羅賓斯,發表於《成癮》,第 88 卷,第 8 期,第 1041–1054 頁;1993 年 8 月。

  • 促進成癮行為的自我改變:對政策、預防和治療的實踐意義。 H. 克林格曼和 L. C. 索貝爾。施普林格,2007 年。

哈爾·阿科維茨是亞利桑那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作者感謝洛瑞·馬裡諾對本文提供的慷慨幫助。

更多作者:哈爾·阿科維茨
SA Mind 第 19 卷 第 4 期本文最初以“心理健康中的事實與虛構:自行戒除癮症?”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 19 卷 第 4 期(),第 78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808-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