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黑猩猩和大象:這些以及許多其他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行為方式表明它們可能具有意識。而且這份名單並不止於脊椎動物。研究人員正在擴大他們對意識的研究範圍,將其擴充套件到更廣泛的動物,包括章魚,甚至蜜蜂和蒼蠅。
在這些研究的支援下,一個科學家聯盟正在呼籲重新思考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研究人員在一份名為《紐約動物意識宣言》的檔案中寫道,如果“動物存在意識體驗的現實可能性”,那麼“在影響該動物的決策中忽視這種可能性是不負責任的”。該宣言於今天在紐約市的一次會議上釋出,還表示爬行動物、魚類、昆蟲和其他通常不被認為具有內心生活的動物“有可能存在意識體驗”,並且鳥類和哺乳動物的意識方面有“強有力的科學支援”。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哲學家、宣言的作者之一喬納森·伯奇說,隨著證據的積累,科學家們“正在認真對待這個話題,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直接將其視為一個瘋狂的想法而摒棄”。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份檔案在今天早些時候約有 40 位簽署人,但並未說明關於哪些物種有意識存在明確的答案。“它所說的是,現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即使在與人類截然不同的物種中,也存在某些型別意識體驗的現實可能性,”英國布萊頓附近薩塞克斯大學意識科學中心主任、簽署人之一阿尼爾·塞斯說。作者希望其他人能夠簽署該宣言,並且該宣言將刺激更多關於動物意識的研究以及對該領域的更多資助。
模糊的界限
伯奇說,意識的定義很複雜,但該小組關注的是意識的一個方面,稱為感覺,通常定義為具有主觀體驗的能力。對於動物來說,這種體驗將包括聞、嘗、聽或觸控周圍的世界,以及感受恐懼、快樂或痛苦——本質上,就是成為那種動物的感覺。但是,主觀體驗不需要思考自己體驗的能力。
非人類動物無法用語言交流它們的內心狀態。伯奇說,為了評估這些動物的意識,科學家們通常依賴間接證據,尋找與意識體驗相關的某些行為。
一個經典的實驗是鏡子測試,該測試調查動物在鏡子中識別自身的能力。在這個實驗中,科學家在動物的身體上貼上貼紙或其他視覺標記,並將動物放在鏡子前。一些動物——包括黑猩猩 (Pan troglodytes)、亞洲象 (Elephas maximus) 和清潔魚 (Labroides dimidiatus) ——表現出對標記的好奇心,甚至試圖去除它。這種行為表明可能存在自我意識,這可能是意識的跡象。
在對烏鴉 (Corvus corone) 進行的一項實驗中,鳥類被訓練在螢幕上看到彩色方塊時做出特定的頭部姿勢,它們以高精度完成了這項任務。當鳥類執行任務時,科學家測量了它們大腦中與高階認知相關的區域的活動。鳥類的大腦活動與鳥類報告的內容相關,而不是與它們實際看到的內容相關。這表明它們意識到自己感知到的內容,這是意識的另一個潛在標誌。
無脊椎動物的內心生活?
另一項實驗表明,章魚 (Octopus bocki) 在兩個腔室之間選擇時,會避開之前在其中接受過疼痛刺激的腔室,而選擇接受麻醉劑的腔室。這表明它們體驗到疼痛並積極避免疼痛,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表明存在意識體驗。
對果蠅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的研究表明,它們既進行深度睡眠,也進行“主動睡眠”,在“主動睡眠”中,它們的大腦活動與清醒時相同。“這可能類似於我們人類所說的快速眼動睡眠,那時我們做最生動的夢,我們將其解釋為有意識的體驗,”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昆士蘭大學的生物學家布魯諾·範·斯溫德倫說,他研究果蠅的行為,並且也簽署了該宣言。
他指出,有些人認為夢是意識的關鍵組成部分。如果蒼蠅和其他無脊椎動物有主動睡眠,“那麼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線索,表明它們可能有意識”。
動物的心靈
其他研究人員對現有關於動物意識的證據持懷疑態度。“我認為到目前為止基本上沒有任何決定性的證據,”日本和光市理化學研究所腦科學中心神經科學家劉克寰說。
劉承認,越來越多的工作表明動物具有複雜的感知行為,但他認為這不一定表明存在意識。例如,在人類中,既有有意識的感知,也有無意識的感知。現在的挑戰是開發能夠充分割槽分非人類動物這兩種感知的方法。
塞斯回應說,即使在沒有明確答案的情況下,該宣言仍然可能對制定與動物倫理和福利相關的政策產生積極影響。
範·斯溫德倫認為,現在是時候考慮是否大多數動物都可能有意識了。“我們正在經歷一場人工智慧革命,人們也在對機器提出類似的問題。因此,我們有必要詢問大腦的這種適應性品質是如何在自然界中進化而來的。”
本文經許可轉載,最初於 2024 年 4 月 19 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