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暗示家馬的起源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最後一次目擊野生馬群是在1969年的蒙古。更常見的景象是家馬,無論是在農場還是賽馬場。現在,科學家們已經闡明瞭這些雄偉的生物是如何被人類控制的。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本週線上發表的一份報告,現代馬是由幾個不同的祖先種群馴化而來的。並且由於馬的馴化可能在某些歐洲語言的傳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些發現可能進一步推動語言演化的研究。

為了追蹤家馬的蹤跡,德國萊茵巴赫Biopsytec Analytik的托馬斯·詹森和他的同事對來自318匹代表25個不同品種的馬的DNA進行了測序。具體來說,該團隊分析了線粒體DNA(mtDNA),它是從母親那裡遺傳的,並將最近的樣本與之前發表的來自其他334只動物的DNA資料進行了比較。研究人員鑑定了17種不同型別的mtDNA,並計算出,為了解釋今天的家馬,至少有77匹不同的野生母馬必須被馴化。然而,這些動物是如何被馴化的仍然不清楚。由於母馬的必要多樣性,該團隊認為,幾個獨立的且地理位置多樣的種群參與了這一過程。一種理論認為,馴化發生在許多不同的地點,並且是獨立發生的。或者,該過程可能從一個單一的起點緩慢傳播開來。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道:“知識和最初馴化的馬匹本身會傳播開來,沿途融入當地的母馬,形成我們區域性的mtDNA叢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