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證據為冰河時代滅絕辯論提供依據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更新世末期帶來了大型哺乳動物的廣泛滅絕,例如劍齒虎和猛獁象。古代野牛也面臨著滅絕的威脅,但它們設法生存了下來。關於導致人口急劇下降的兩個主要理論集中在環境變化和人類獵人的壓力上。《科學》雜誌本期發表的一項基因分析為氣候變化是罪魁禍首的假設提供了支援。

牛津大學的貝絲·夏皮羅和她的同事分析了從東西伯林吉亞(包括阿拉斯加、加拿大和西伯利亞的陸地)、北美洲、中國和俄羅斯回收的 352 個野牛化石的線粒體 DNA。此外,科學家們對 220 個樣本進行了放射性碳測年。他們確定野牛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在大約 37,000 年前急劇下降。該團隊報告說:“這種下降的時間與與上次冰期開始相關的環境變化有關,而考古證據不支援在 15,000 多年後在東西伯林吉亞存在大量人類種群。”

作者認為,他們的發現將有助於為關於更新世末期巨型動物群滅絕的辯論提供資訊,因為“它們提供了種群最初衰退的第一個證據,而不僅僅是最終的滅絕事件。” 然而,研究人員並未完全排除人為干預,因為一些有爭議的考古證據表明,當時可能存在少量人類。他們說,未來對來自末次盛冰期前後更多樣本的研究應該有助於闡明滅絕事件的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