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胚胎的 DNA 編輯引發科學家警惕

科學家呼籲暫停對人類胚胎 DNA 進行精確基因編輯,以便有時間解決安全和倫理問題

在有傳言稱精確基因編輯技術已被用於修改人類胚胎 DNA 之際,研究人員呼籲暫停在生殖細胞中使用該技術。

在 3 月 12 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評論中,華盛頓特區再生醫學聯盟主席 Edward Lanphier 和四位共同作者呼籲科學家同意不修改人類胚胎——即使是為了研究。

“此類研究可能被利用於非治療性修改。我們擔心公眾對這種倫理失範的強烈抗議可能會阻礙一個有前景的治療開發領域,”Lanphier 及其同事寫道,其中包括基因編輯技術先驅、加利福尼亞州里士滿桑加莫生物科學公司的科學家 Fyodor Urnov。包括 Urnov 公司在內的許多團體已經在使用基因編輯工具來開發療法,以糾正人們的基因缺陷(例如透過編輯白細胞)。他們擔心,透過將這些方法應用於胚胎來製造“定製嬰兒”的嘗試將引發對所有技術使用的強烈反對。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被稱為種系修飾的對胚胎、卵子或精子的編輯尤其令人擔憂,因為使用此類細胞創造的人將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改變其基因構成,並將永久地將這種改變傳遞給後代。

“我們需要停止任何接近人類胚胎種系編輯的行為,”同時也是桑加莫執行長的 Lanphier 告訴《自然》新聞團隊。

但其他科學家不同意這種立場。他們說,儘管需要對編輯胚胎和生殖細胞的安全性和倫理道德進行廣泛討論,但消除遺傳疾病的潛力意味著科學家應該繼續進行研究。

相關試驗
例如,中國上海科技大學的遺傳學家黃行許目前正在向其機構的倫理委員會申請許可,嘗試對廢棄的人類胚胎進行基因改造。2014 年 2 月,他報告稱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了發育成活猴子的胚胎。人類胚胎將不允許在他的實驗中發育至足月,但他表示,該技術“為人類應用提供了巨大的潛力”。

除了黃的研究之外,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發育生物學家 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 也在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來消除線粒體(細胞的能量處理結構)中引起疾病的突變。Belmonte 的工作是在未受精的卵子上進行的;有一天,具有這種修飾線粒體的人類卵子可能會在體外受精 (IVF) 程式中使用,以防止女性的後代遺傳線粒體疾病。

還有人懷疑科學家已經創造了基因組經過編輯的人類胚胎。幾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員告訴《自然》新聞團隊,正在考慮發表描述此類工作的論文。

參加了 1 月份在加利福尼亞州納帕舉行的會議,討論種系基因編輯潛在用途的科學家們撰寫了一篇關於他們擔憂的展望性論文,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猶他大學鹽湖城分校的遺傳學家 Dana Carroll 出席了納帕會議,他說該論文將呼籲討論在人類胚胎上使用編輯技術的安全性和倫理道德。

“種系基因組改變是永久性的且可遺傳的,因此在應用之前需要非常非常謹慎地考慮,”Carroll 說。

廣泛的擔憂
種系基因編輯在許多國家/地區已被法律禁止——北海道大學(日本札幌)的生物倫理學家石井哲也 (Tetsuya Ishii) 在 2014 年的一項審查中發現,在 39 個國家/地區中,有 29 個國家/地區制定了禁止該實踐的法律或指南。但是,近年來精確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為這個問題帶來了新的緊迫性。這些技術使用稱為核酸酶的酶在特定點剪斷 DNA,然後在這些位置刪除或重寫遺傳資訊。這些方法非常簡單,可以在生育診所中使用,這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即它們可能會在安全問題得到解決之前應用於人類。

例如,一個擔憂是核酸酶可能會在目標位置以外的位置引起突變。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幹細胞研究員劉光慧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修飾幹細胞中的一個基因會導致其他地方的突變極少,但他警告說這只是個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化學家 Jennifer Doudna 說,每項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治療的應用都必須經過獨立驗證,證明其安全有效。“有必要針對每種潛在的應用來決定風險是否大於患者的潛在益處。我認為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她說。

石井擔心像美國這樣的國家:在那裡,種系編輯並未被禁止,但需要政府批准,但此類限制歷來都被規避,就像未經證實的幹細胞療法的情況一樣。他還擔心中國,中國禁止胚胎基因編輯,但並未嚴格執行類似的規則,正如遏制超聲用於性別選擇和取締未經授權的幹細胞診所的失敗嘗試所表明的那樣。中國也是靈長類動物基因編輯技術發展最快的國家。“世界各地已經有很多不正規的生育診所,”他說。

本文經許可轉載,首次發表於2015 年 3 月 12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