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蝨戲劇性地捕食蝌蚪 

昆蟲對其脊椎動物獵物具有巨大的影響 

龍蝨

喬治·格拉爾 國家地理影像收藏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當生態學家何塞·瓦爾德斯和他的團隊在澳大利亞紐卡斯爾的一個新的保護地點放生了10,000只蝌蚪以增加種群數量時,他們用網狀柵欄包圍了該區域,以防止飢餓的蛇、鳥類和哺乳動物進入。但他們沒有考慮到更小的捕食者:龍蝨。研究人員很快開始目睹這些昆蟲的猛烈攻擊,三年後只剩下少數青蛙。在最近的兩篇論文中,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研究員瓦爾德斯和他的同事記錄了龍蝨的毀滅性捕食策略以及對保護工作的可能影響。

捕食者通常比它們的獵物更大,當涉及到昆蟲時,像兩棲動物這樣的脊椎動物通常是捕食者。雖然有角色逆轉的報道——例如螳螂捕食蜥蜴——但科學家認為這很罕見。然而,瓦爾德斯懷疑昆蟲的捕食行為被低估了。“我們的兩項研究表明,它們可能產生很大的影響,”他說,“特別是對於種群數量較少的瀕危物種。”

看到昆蟲成群捕獵是不尋常的。但在夜間監測一個池塘時,瓦爾德斯看到大約12只成年龍蝨包圍了一隻蝌蚪並迅速將其撕開。“我很震驚這些甲蟲如此兇猛和迅速地捕食了一隻大得多的蝌蚪,”他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繼續有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研究人員還注意到,某些龍蝨將卵產在蛙卵團中,似乎是為了配合孵化時間,以便昆蟲幼蟲可以捕食新生蝌蚪。甲蟲幼蟲每小時最多殺死三隻蝌蚪,如果附近有另一隻,它們經常會丟棄半吃掉的蝌蚪。“這些行為以前都沒有被記錄下來,”瓦爾德斯說。他的團隊在去年12月的Entomological Science和去年8月線上發表的Australian Journal of Zoology中詳細介紹了他們的工作。

由於昆蟲體型小,它們的捕食行為很容易被忽視——而且它們經常在難以觀察的環境中攻擊,例如在夜間或水下。但這種襲擊正在從陰影中浮現:最近的研究記錄了螳螂經常吃小鳥,以及在日本稻田中,負子蝽捕食烏龜、青蛙和蛇等脊椎動物。

昆蟲捕食可能在兩棲動物數量下降中發揮著隱藏的作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估計,至少有40%的兩棲動物物種受到滅絕威脅;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的生態學家埃裡克·諾德伯格說,保護它們的嘗試通常側重於棲息地喪失和入侵物種等環境因素,而無脊椎動物捕食的影響則研究不足。

接下來,瓦爾德斯計劃量化龍蝨對各種兩棲動物的捕食行為。他將分析昆蟲的腸道內容物,並使用攝像機捕捉更多這種行為。“我們可能終於開始認識到它們在塑造脊椎動物群落中的作用,”他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