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2016年1月30日):為了回應唐納德·特朗普總統關閉美國邊境,禁止來自七個主要穆斯林國家的難民和遊客入境的移民命令,該命令影響了科學家和學生,我們重新發布以下文章,該文章來自我們的2014年關於多樣性如何推動科學和創新的特別報告。)
近年來,合作一直是科學技術領域反覆出現的主題。思想的生命日益具有跨國性質。它漫遊於各大洲的卓越中心,透過高速和廣闊的通訊聯絡在一起。在我們《世界科學狀況》報告中,我們兩次關注合作,去年重點關注創新,前年重點關注基礎研究。在這裡,我們再次從個體的角度探討這個問題。
“多樣性”一詞是重塑社會以包容所有人的龐大努力的代名詞——不僅僅是那些身居要職的人——在政治、文化和對幸福的追求中。這一雄心壯志遠遠超出了本報告的範圍;我們一直停留在科學及其活動的領域內。因為我們更喜歡關注證據,所以我們藉此機會關注多樣性的經驗基礎,而這在更大的對話中常常被忽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事實證明,多樣性觸及瞭如何有效地進行研究和創新的核心。在科學文獻中,很明顯,多樣性直接關係到團隊的質量和效率。正如凱瑟琳·W·菲利普斯在第 42 頁開始告訴我們的那樣,當我們不得不與和我們不一樣的人一起工作時,我們往往會更充分地準備,更努力地組織我們的論點,因此我們做得更好。多樣性對團隊有益,正是因為我們對與我們不同的人的反應不同。如果最終目標是卓越,那麼多樣性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為了使多樣性有效,工作環境必須合適。對於個人而言,需要有意識地努力警惕無意識的偏見並克服它們。對於組織而言,這需要流程、程式和接受的精神。維多利亞·普勞特在第 52 頁開始指出,放棄不問膚色政策並以不刻板印象或給人貼標籤的方式擁抱成員之間差異的群體,往往能夠成功地利用多樣性所能提供的優勢。
當然,在本特別版塊中,我們並非完全將多樣性視為功利主義問題。科學強加了必須在不同團隊的人員中找到最佳想法的紀律,這為科學家和工程師提供了成為文化變革先鋒的機會。因此,我們在這個專題中穿插了一些非凡人物的文章,他們正在迎接這一挑戰。
我們本想納入一個多樣性指數——衡量各國在科學技術勞動力包容性方面的表現。然而,目前這要求太高了。作為來自世界上兩家最引人注目的科技公司的可喜進展,谷歌和蘋果最近釋出了關於各自員工隊伍多樣性(或缺乏多樣性)的資料。然而,這只是資訊海洋中的一滴水。總體而言,資料稀缺,原因有幾個。
種族和民族認同就是一個很難一致界定的問題。聯合國人口普查發現,三分之二的國家根據這些界限對其人口進行分類,但使用了各種各樣的術語——種族、民族血統、國籍、祖籍、部落、土著等等。許多國家跟蹤貧困和弱勢群體,但這些類別在不同的地方意味著不同的事物。殘疾更難確定。性別更容易定義(儘管那裡也存在歧義),但收集到的資訊很少是專門針對科學相關勞動力的。“關於全球科學和工程勞動力的全面、國際可比的資料不存在,”國家科學基金會在其《2014 年科學和工程指標》報告中表示。然而,從我們所知的情況來看,很明顯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為此,我們認為資料應該是一個高度優先事項。科學家們以他們的客觀性為榮,但個人經驗和觀點與首先提出的問題以及研究人員如何回答這些問題有很大關係。科學和工程領域的人們正在驅動世界上最重要的繁榮和新思想引擎。他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