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促使 LGBT+ 科學家考慮辭職

英國調查發現,儘管取得了進展,但許多性少數和性別少數的物理科學家在工作中仍會遭受排斥或騷擾

一項調查顯示,在英國,近三分之一的性少數和性別少數物理科學家由於工作場所氛圍而考慮離職。

在性少數和性別少數(LGBT+)群體中,有 18% 的人表示他們在工作場所遭受過騷擾、欺凌或排斥行為。跨性別者和不認同男性或女性(非二元性別者)的人的這一比例上升至 32%。總體而言,跨性別和非二元性別科學家比其他群體更可能描述他們在工作環境中所面臨的挑戰,而女性普遍報告的負面經歷多於男性。

這些發現來自英國科學學會於 6 月 26 日釋出的一項調查,該調查採訪了 600 多名在學術界、工業界和學校工作的人員,是全球物理科學領域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參見“LGTB+ 經歷”)。大多數受訪者自認為是 LGBT+,但調查也包括少數異性戀、順性別者,即那些認同出生時被分配性別的人。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語言(例如貶義地使用“gay”這個詞)、有害的幽默以及人們使用錯誤的代詞是一些造成不友好氛圍的因素。“所有這些小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累積起來,形成一種不太友好的文化”,位於倫敦的物理研究所多元化主管 Jennifer Dyer 說道。該研究所與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和英國皇家化學會共同進行了這項調查。

總體而言,四分之三的 LGBT+ 受訪者表示在工作中感到舒適,近 70% 的人表示他們認為情況正在好轉。但 Dyer 表示,這掩蓋了“一個潛在的情況”,即幾乎一半的人認為工作中缺乏對 LGBT+ 問題的認識。

代表性很重要

這些學會表示,儘管有大量證據表明多樣性有益於科學,但工作場所仍需在營造包容性環境方面做出更多努力——LGBT+ 人群被認為在整個科學領域中代表性不足。該報告為個人和機構提出了具體建議,包括支援 LGBT+ 科學家和網路。Dyer 表示,諸如工作場所慶祝驕傲月之類的廣泛舉措,並不一定能轉化為 LGBT+ 科學家感受到同事們理解他們所面臨的問題。

調查結果與美國物理學會 (APS) 於 2016 年釋出的一項調查結果相呼應。一個不同之處是,在英國受訪者中,只有 4% 的表示未公開性取向的人感到“非常不舒服”,而美國調查中平行組的這一比例為 46%。APS 調查的設計者、核物理學家 Elena Long 表示,這令人震驚。她認為,造成這種差異的一個原因可能是,英國的調查包括了在工業界工作的科學家,他們在某些 LGBT+ 問題上可能比學術界更領先。

該報告為研究匱乏的領域帶來了急需的資料,並且正值學術界努力解決針對少數族裔群體的普遍存在的歧視和排斥問題之際。天體物理學家 Alfredo Carpineti 表示,這項調查作為衡量進展的基準至關重要。他於 2016 年共同創立了英國 STEM 驕傲(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運動組織。該組織幫助設立了國際 LGBTSTEM 日,以提高人們對科學領域多樣性和包容性的認識;該活動將於 7 月 5 日第二次慶祝。

包容性培訓

報告指出,科學家可能比其他行業的從業者面臨更多挑戰,原因可能有幾個。其中之一是科學的國際性——成功的職業生涯通常意味著要與來自對 LGBT+ 人群不太包容的文化背景的人互動。科學家們報告說,在這些文化中工作時,他們對公開自己的性別或性身份感到不安全,在某些情況下,他們覺得為了順利合作,他們可能會被期望“回到櫃子裡”。報告稱,各機構必須在 LGBT+ 政策中反映科學的國際性。

科學工作場所的文化也極少鼓勵談論個人生活,這可能會使 LGBT+ 科學家如果想公開性取向會更加困難。報告建議,社交場所(如早間咖啡和午餐)可以鼓勵員工進行非正式交談。

報告稱,有效支援 LGBT+ 員工並涵蓋包容性語言的科學專項培訓也至關重要。“如果你認為你可以簡單地瀏覽一下[培訓]或一年掛一天彩虹旗就夠了,那你做得還不夠好,”Carpineti 說。他還表示,儘管這項研究沒有考察種族和殘疾問題,但作為多個少數族裔群體的一員會使問題更加複雜,培訓也需要涵蓋這一點。

在其他建議中,報告建議人們在電子郵件簽名和活動的名牌上註明自己的代詞。Dyer 說,這使並非所有人都是男性或女性的想法正常化。

Carpineti 說,報告中的一條評論概括了 LGBT+ 倡議所面臨的挑戰。一位接受調查的異性戀順性別男性發表評論,稱這些問題“幼稚”,並拒絕在專業環境中需要意識到圍繞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問題。Carpineti 說,這反映了“我們在 STEM 驕傲活動中收到的幾乎每一條網路噴子和仇恨資訊”,並且來自一種優越的立場,即不理解科學與從事科學的人是不可分割的。“你不能只是假裝工作只是工作:這會導致非常糟糕的科學。”他說,這正是我們需要挑戰的態度。

本文經許可轉載,最初於 2019 年 6 月 27 日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