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目光的方向影響大腦感知情緒的方式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眼神交流是禮貌對話的關鍵要素。現在一項新研究的結果表明,它在大腦感知恐懼和憤怒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科學》雜誌今天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大腦中處理潛在威脅的部分,其工作方式會因某人是否在看著你而有所不同。

由達特茅斯學院和哈佛大學的雷金納德·B·亞當斯(Reginald B. Adams, Jr.)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來研究杏仁核(大腦中檢測潛在威脅、調節情緒和指導情緒行為的部分)如何對顯示恐懼和憤怒的面孔做出反應。他們向受試者展示了帶有憤怒和恐懼面部表情的人的照片,其中一些照片經過修改以改變他們的目光方向。研究小組發現,與直視受試者的憤怒面孔相比,目光躲閃的憤怒面孔圖片產生了更多的杏仁核活動。相反,與看向一邊的恐懼面孔圖片相比,直接注視的恐懼表情影像引發了更強的訊號。

研究人員提出,憤怒或恐懼的人的目光方向有助於其他人確定潛在威脅可能在哪裡。例如,一個憤怒的人直視著你,表明他可能對你構成危險,而一個恐懼的人看向一側則表明附近有其他東西構成威脅。這項新研究表明,更模稜兩可的情況需要大腦付出更多努力來確定他人面部表情的原因。亞當斯指出,“這一發現突顯了在未來研究情緒如何被處理和感知時,需要將目光方向納入考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