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的崩潰:發展中國家並未阻礙氣候協議

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發展中國家並非落後者

關於氣候外交的壞訊息持續堆積。過去一年的大量研究表明,即使各國兌現了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協議中做出的承諾,升溫仍將超過商定的兩度限制。該協議的其他大部分要素(旨在保持勢頭直到達成正式氣候條約)也蒙上陰影。富裕國家計劃在未來十年增加1000億美元新資金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減少排放的計劃正在化為泡影。而關於正式條約的外交談判也在倒退。

外交為何停滯不前?傳統觀點認為,發展中國家是主要的反派。很少有人會同意簽署具有約束力和可核查的減排承諾。然而,現實情況並非如此。中國、印度、巴西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實際上是努力遏制排放的領導者。但他們所做的大部分事情是不可見的,因為它根植於當地的擔憂,例如城市空氣汙染,而不是對全球變暖的恐懼。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國,正在為控制其汙染增長做出世界上最大的努力。去年標誌著中國旨在提高能源效率的五年大規模計劃的結束,並且已經制定了未來五年的另一項重大推進計劃。中國正在建設比世界其他地區加起來還要多的核電站(零排放)和超超臨界燃煤電廠,這些電廠比傳統電廠效率更高,因此汙染更少。中國因其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大力推進而受到更多關注,但其對先進煤炭和核電的投資將對全球變暖排放產生更大的影響。在中國經濟的各個領域,效率已成為口頭禪。它甚至影響到中國共產黨如何提拔官員。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印度也正處於類似的推進之中。大多數新建的燃煤電廠都比過去使用的舊技術裝置效率更高。一項建設商業核電的計劃正在積聚力量,部分原因是美國促成了一項協議,允許印度獲得西方技術和燃料。印度、中國和許多其他國家準備更多地依賴天然氣,天然氣的全球變暖排放量不到煤炭的一半。印度正在開展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太陽能計劃之一。

發展中國家在遏制森林砍伐方面也取得了進展,森林砍伐可能佔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七分之一。巴西是地球上最大熱帶森林的所有者,已 радикально 改善了森林法律的執行——促成了該國二十年來最低的森林砍伐率。印度尼西亞正在制定政策——部分來自挪威和其他富裕國家的外部幫助——以減少其總排放量,主要是透過減緩森林砍伐。

發展中國家這些努力的總和將在未來十年內每年減少數十億公噸的全球變暖氣體排放增長。這使西方國家為遵守《京都議定書》而進行的總減排量相形見絀,《京都議定書》最多減排數億噸。發展中國家擁有進一步減排的大部分槓桿。它們現在佔全球變暖氣體排放量的一半——並且還在上升。

發展中國家一直抵制將它們的計劃納入具有約束力的國際法,因為這些倡議中的大多數都根植於國家目標,例如控制當地汙染和增加森林的價值,這使得它們對外來承諾和監測感到不安。打破全球變暖的僵局,這將使這些國家在未來更容易做更多的事情,將需要不那麼具有侵入性的方法,例如靈活的承諾和同行評審。

當然,發展中國家正在進行的倡議是不夠的。所有國家都需要嚴格的條約,對排放進行深入削減、監測和處罰。但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的軌道正在使建立所需的信譽和信任變得更加困難。富裕國家專注於大膽的目標——例如將升溫控制在兩度以內或捐贈1000億美元的財政支援——這與它們真正能夠實施的目標無關。這使得發展中國家不確定哪些承諾是真誠的。與各國真正能夠兌現的目標相一致的較小規模的倡議將是更明智的前進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