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為研究人類時代提供了豐富的領域

昨日的巨型爬行動物可以幫助我們弄清人類時代的發展方向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作為一名專業古生物學家超過 20 年,我知道自己是多麼幸運能夠每天研究恐龍。在如此多的人幾乎難以負擔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時代,我怎麼能證明使用納稅人的錢來研究數百萬年前消失的動物是合理的呢?它們能教會我們今天的世界什麼?它們與現代問題無關嗎?

事實是,古生物學絕非無關緊要。化石記錄告訴我們,氣候變化是地球的“正常”狀態。這是否意味著我們現在看到的變化是正常的,還是氣候因人類的影響而以新的方式變化?我們如何抵消可能造成的損害?

展望未來的最佳方法是回顧過去,看看那些包括恐龍在內的、在漫長的氣候變化中倖存下來的生物。化石記錄幫助我們將今天氣候的變化以及人類在其中的作用,與人類出現之前的長期變化進行比較。它還向我們展示了人類時代之前的五次全球性滅絕事件,使我們能夠詢問人類活動是否正在造成第六次全球大滅絕。如果我們不瞭解遙遠的過去,我們將永遠無法考慮這樣的問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曾經生活過的物種中,超過 99% 已經滅絕。我們發現的每個分類群都代表了一組不同的進化實驗,具有不同的結果,並且大多數只能透過化石記錄來研究。恐龍是物種最多的脊椎動物之一,提供了一個特別豐富的領域。一個單一的恐龍譜系——現存的鳥類,約有 10,000 個物種——遠遠超過了大約 5,500 個現存哺乳動物物種。

恐龍佔據了超過 2 億年的時間跨度,地理範圍包括每個大陸和幾乎每個生態位,它們有很多東西可以教給我們。沒有其他陸生脊椎動物能夠接近蜥腳類恐龍的巨大體型,也沒有達到鴨嘴龍的食物處理效率,鴨嘴龍具有垂直堆疊的牙齒,這些牙齒在磨損後會被替換。我們只能推測已滅絕的鳥類恐龍(如反鳥類和謎一般的四翼小盜龍)的飛行能力的多樣性,它們的飛羽不僅在前肢上,而且在腿上也有。化石記錄向我們展示了脊椎動物生物可能的範圍,無論是在生態位佔據方面,還是在對這些生態位的生物力學和形態學適應方面。

研究恐龍還有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原因:它們甚至讓非科學家著迷。我們可以利用這種魅力來鼓勵年輕人進入科學領域,在當今時代,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吸引未來的研究人員並不是古生物學可能激發其他科學的唯一方式。我們才剛剛開始解碼隱藏在化石記錄中的分子資訊。這很棘手:從化石中回收的分子不可避免地會從其生命狀態發生改變。但是,破解程式碼的技術可能在醫學等領域有用。

即使現在,我們也在丟失不可替代的資料。當化石沒有得到妥善回收時,它們的科學價值就會降低。這是一個兩難境地:對於中國農村或蒙古的牧民,甚至對於美國乾旱、荒涼的高原地區的牧場主來說,化石發現可以幫助支付他們孩子的教育費用,養家餬口或在冬天溫暖他們的家。但是,化石發現者很少知道或遵循正確的回收方法。

這不是他們的錯。可以肯定的是,貪婪的中間商和富有的買家是問題的一部分。但無知也是如此。科學家需要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來教育公眾——解釋為什麼正確回收化石材料如此重要。我們需要更嚴厲的法律來阻止非法販運。

科學家有責任提高人們對化石價值的認識——不僅僅是作為收藏品,而是為了我們尚未從曾經在這顆星球上行走的生物身上學到的教訓。只有通過了解多樣性、適應性和氣候變異的地質記錄,我們才能有望迎接未來的挑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