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發現幫助確定大陸漂移的時間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皺紋不僅僅是人類衰老的禍根。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物種的9500萬年前的遺骸,它們也遭受了同樣的“容貌不公”。這一發現,連同對一種相關的1.35億年前的物種的發掘,應該有助於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古代非洲、南美洲和印度大陸何時分離。

芝加哥大學的保羅·塞雷諾和他的同事在1997年和2000年的兩次旅行中從尼日發現了恐龍遺骸。這個有9500萬年曆史的頭骨來自科學家命名為Rugops primus的物種,其含義為“第一張皺紋臉”。這種30英尺長的生物有著短而圓的口鼻、小牙齒和堅硬的鱗片覆蓋物。“很難看出哪一端是正面,但我們很快意識到我們正在觀察一個腦殼,而且它可能是一種阿貝力龍——這是一個巨大的發現,”塞雷諾回憶道。此外,Rugops的頭骨在其口鼻兩側各有一排七個孔,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孔可能固定著裝飾性結構。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另一種恐龍Spinostropheus gautieri的1.35億年前的脊椎骨,它是Rugops和其他阿貝力龍科動物的遠古親戚。

到目前為止,阿貝力龍類動物的遺骸僅在南美洲、印度和馬達加斯加被發現。最新的發現是確鑿的證據,表明阿貝力龍科動物及其直接祖先也存在於非洲,這表明南部大陸在大約1億年前的狹窄時間間隔內分離。密歇根大學的研究合著者傑弗裡·威爾遜解釋說:“在各大陸完全分離之前,像Rugops這樣的恐龍和其他動物利用狹窄的陸橋來殖民鄰近的大陸,並在南極附近幾度範圍內漫遊。”該團隊在今天由《倫敦皇家學會會刊》線上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描述了這兩塊化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