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或至少是它們的祖先——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早出現。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類似惡魔犬的奇異四足生物,在恐龍出現之前,就在陸地生物大滅絕後不久開始繁衍。這些生物中的一些是恐龍的直接祖先,它們在今天的非洲和南極洲的繁榮立足點似乎受益於大滅絕後的空白局面。
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家、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員克里斯蒂安·西多爾說:“我們得到暗示,恐龍的輻射演化,我們在大約2000萬年後才真正在化石記錄中看到,實際上正是在這個地區開始起飛。[檢視奇異恐龍前輩的圖片]”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消失的生命
大約2.52億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約70%的陸地動物在被稱為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消失了。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發生大滅絕;理論包括隕石撞擊、火山活動增加或二氧化碳和甲烷的釋放,這將導致重大的氣候劇變。
當時在地球上漫遊的奇異生物中,有一種是二齒獸,一種豬大小的四足動物,外形像1984年電影《捉鬼敢死隊》中的惡魔犬。只需將犬齒換成喙,並去掉髮光的紅眼睛。
西多爾告訴LiveScience:“它們有短尾巴,兩根像大象[的]一樣不斷生長的巨大獠牙,而且它們有一個像烏龜一樣的喙。”
二齒獸及其同類生活在盤古大陸上,這是一塊由今天所有大陸拼湊而成的大陸。二疊紀大滅絕周圍的化石記錄是零星的,大多數古生物學研究來自俄羅斯和南非的幾個化石遺址。西多爾和他的同事希望擴大研究範圍,以更好地瞭解盤古大陸南部,或今天非洲、南美洲、印度、澳大利亞和南極洲的滅絕後生態系統。
新興的生態系統
為了做到這一點,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坦尚尼亞、尚比亞、馬拉維和南極洲的化石——一些是新發現的,另一些是在博物館藏品中的——以及南非的卡魯盆地,那裡長期以來就以二疊紀滅絕記錄而聞名。該專案涉及多年的野外考察,包括在麥克默多站(南極洲的一個研究基地)和南極之間的一個基地營地,那裡的岩石週期性地被冰雪覆蓋和揭露。
西多爾說:“正如您可能想象的那樣,這是一項巨大的後勤工作。”
化石顯示,在大滅絕前500萬年的景觀中,所有五個地點的動物多樣性相似,尤其以草食性二齒獸為主。在下一個化石快照中,即滅絕後1000萬年,這五個地區的多樣性顯著增加。
在二疊紀大滅絕之後,二齒獸失去了其作為主要草食動物的地位。儘管二齒獸直到大約2億年前才滅絕,但它再也沒有恢復其顯赫地位。[十大最奇異的動物發現]
西多爾說:“滅絕後,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卡魯常見的動物與坦尚尼亞常見的動物不同。”
西多爾特別指出,滅絕後的景觀孕育了許多主龍類,這是一個包括鱷魚、鳥類、被稱為翼龍的飛行爬行動物和非鳥類恐龍的類群。一種可能是已知最早的恐龍的動物,或至少是與恐龍最密切相關的主龍類——尼亞薩龍——來自坦尚尼亞,生活在大約2.45億至2.4億年前。
西多爾說:“有各種各樣的主龍類。有食草動物、大型食肉動物、裝甲形態——因此它們真的開始發展成各種不同的體型。我們追溯的不僅僅是恐龍的起源,而且似乎坦尚尼亞的生態系統與你在南非看到的完全不同。”
西多爾說,目前尚不清楚兩個相似的生態系統在大滅絕後如何變得如此不同,但這並非罕見。他將這種變化比作政治:很難推翻在位政客,但一旦你做到了,任何人都可以介入填補空白。
一些科學家認為,由於人類活動,地球目前正在經歷另一次大滅絕。西多爾說,如果是這種情況,二疊紀大滅絕就是一個警示故事。
他說:“大滅絕具有不可預測的後果。你無法根據滅絕前存在的事物來判斷滅絕後哪些事物會發展良好。”
研究人員在本週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報告了他們的發現。
版權所有 2013 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