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社交媒體上的虛假資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話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它仍然是一個問題,並且在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的宣傳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種擔憂是完全有道理的,因為相信虛假資訊的後果可以說正在塑造國家的未來,並極大地影響著我們個人和集體的健康。
一種流行的理論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會相信他們在網上遇到的虛假資訊,那就是他們缺乏數字素養技能,這是一個模糊的術語,描述了一個人如何瀏覽數字空間。有人認為,缺乏數字素養技能的人可能更容易相信——和分享——虛假資訊。因此,數字素養較低的人可能在虛假資訊的傳播中發揮重要作用。
這種說法在直覺上是有道理的。然而,實際上很少有研究調查數字素養與相信虛假資訊的傾向之間的聯絡。對於數字素養與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內容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絡,人們的理解就更少了。作為研究線上虛假資訊心理學的研究人員,我們想探索這些潛在的關聯。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數字素養”在這個語境中的含義。這個術語有很多不同的用法,嚴格研究它的第一步是定義它。我們最終確定了兩個定義:數字素養是指掌握有效線上查詢資訊所需的基本數字技能,例如使用網際網路回答諸如“馬拉維的首都是哪個城市?”或“美國唯一以字母T開頭的國家公園是什麼?”之類的問題。另一個定義專門關注社交媒體,詢問人們是否瞭解平臺如何決定在資訊流中顯示什麼。
有了這些衡量標準,我們調查了1341名美國人,他們在年齡、性別、種族和地理區域方面與全國分佈相符;透過這種方式,他們代表了美國人口。我們首先向他們展示了二十幾個關於政治或新冠疫情的新聞標題——其中一半是準確的,一半已被專業的事實核查網站證明是虛假的。然後,我們透過讓他們報告他們對各種網際網路相關術語的熟悉程度,並回答一個關於Facebook如何決定在他們的資訊流中顯示什麼的問題,來衡量他們的數字素養。我們研究了這些數字素養衡量標準與兩種不同結果之間的關聯:相信和願意分享關於這些主題的準確與虛假新聞。
我們的研究發現,數字素養確實是一個人辨別準確資訊和虛假資訊的能力的良好預測指標。我們的兩項數字素養衡量標準都獨立地預測了研究參與者將真實新聞評為比虛假新聞更準確的傾向。無論受試者的政治派別如何,也無論新聞標題是關於政治還是新冠疫情,結果都是一樣的。
然而,當我們關注數字素養與分享虛假資訊給他人(透過社交媒體)的意願之間的聯絡時,結果卻有所不同。數字素養較高的人與缺乏數字素養的人一樣,都可能表示他們會分享虛假文章。與第一個發現一樣,數字素養與分享虛假新聞之間的(缺乏)聯絡不受政治黨派或主題是政治還是疫情的影響。
最令人驚訝的是,即使是數字素養高的人也不能倖免於點選“分享”虛假新聞。這聽起來很奇怪。如果你有數字素養,並且能夠更好地分辨真假新聞,為什麼你分享虛假資訊的可能性不會降低呢?一個可能的答案來自我們之前關於人們為什麼分享虛假資訊的工作。我們發現,儘管大多數人並不想傳播虛假資訊,但社交媒體令人分心:人們滾動速度很快,他們的注意力被社交驗證和其他反饋所吸引,例如他們的帖子會獲得多少贊。這意味著,當考慮是否分享一個故事時,即使是快速考慮,我們也常常忘記問自己這個故事是真是假。
我們最新的研究進一步補充了之前的發現,表明相信和分享不是一回事。僅僅因為一篇偽裝成“新聞”的虛假資訊被分享了數百萬次,並不一定意味著數百萬人相信它是真的;這可能只是因為分享者從未考慮過新聞是否屬實。僅僅因為某人如果停下來思考就能更好地區分事實和虛假資訊,並不一定意味著他們會分享更準確的資訊。
底線是,令人驚訝的是,數字素養可能不是預測誰在社交媒體上傳播虛假資訊的關鍵因素。沒有人能夠免於傳播虛假資訊的可能性——因此,在點選“分享”之前,請務必停下來問問自己,你看到的新聞是否準確。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