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研究論文在科學家和公眾中獲得高分

Twitter、主流媒體和學術部落格關注的科學主題差異驚人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每天全球都會發表數百篇研究論文。但哪些文章被討論最多,又在哪些圈子裡討論?為了找出答案,倫敦的 Altmetric 追蹤了論文在 14 個數字渠道中被提及的頻率,範圍從嚴肅的(5,000 個研究部落格和 Mendeley,一個學術引文網路)到流行的(Twitter、Facebook),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一切(包括 1,000 家新聞媒體)。Altmetric 將 2014 年的資料匯入到一個演算法中,該演算法建立了評分;此處繪製了排名前 200 的文章。結果揭示了一個分歧:在嚴肅渠道中討論最多的論文(藍色圓圈,在頁面中趨向左側)與在社交網路上討論最多的論文(紅色、橙色和黃色,在頁面中趨向右側)不同。(《大眾科學》是麥克米倫的一部分,麥克米倫是 Altmetric 的投資者。)

學術網站上排名靠前的主題包括研究中的缺陷、人體細胞、大腦如何運作以及醫學進步。社交媒體偏愛關於科學錯誤、太陽系和宇宙以及健康方面的論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大眾科學線上
詳細排名可在 ScientificAmerican.com/jan2015/graphic-science 檢視

馬克·菲舍蒂 擔任《大眾科學》高階編輯已有 17 年,報道可持續發展問題,包括氣候、天氣、環境、能源、食品、水、生物多樣性、人口等等。他負責委派和編輯記者和科學家撰寫的專題文章、評論和新聞,也以這些形式進行寫作。他編輯雜誌的“歷史”欄目,該欄目著眼於貫穿始終的科學進步。他是兩本衍生雜誌的創始執行主編:《大眾科學·思維》《大眾科學·地球3.0》。他 2001 年為該雜誌撰寫的自由撰稿文章“淹沒新奧爾良”預言了像卡特里娜颶風這樣的風暴將給這座城市帶來的廣泛災難。他的影片 你死後身體會發生什麼? 在 YouTube 上的觀看次數已超過 1200 萬次。菲舍蒂曾為《紐約時報》、《體育畫報》、《史密森尼》、《技術評論》、《快公司》和許多其他刊物撰寫自由撰稿文章。他與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共同撰寫了《編織網路》一書,講述了全球資訊網是如何建立的真實故事。他還與微生物學家埃莉諾·列維合著了《新型致命疾病》。菲舍蒂曾擔任《IEEE Spectrum Magazine》《Family Business Magazine》的執行主編。他擁有物理學學位,曾兩次擔任路易斯安那州百年學院的阿塔韋公民文化研究員,該學院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2021 年,他榮獲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羅伯特·C·考恩科學新聞持續成就獎,該獎項旨在表彰在地球和空間科學領域傑出報道的職業生涯。他曾出現在 NBC 的《與媒體見面》、CNN、歷史頻道、NPR 新聞和許多新聞廣播電臺中。在 X(前身為 Twitter)上關注菲舍蒂 @markfischetti

更多作者:馬克·菲舍蒂
大眾科學雜誌 第312卷 第1期本文最初以“口水戰與實質”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312卷 第1期 (), 第 86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115-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