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已滅絕的人類物種犯下殺人罪了嗎?

納萊迪人(Homo naledi)的行為更像“殺人者人屬”(H. homicidensis) 嗎?

“化石首發:遠古人類親屬可能埋葬了死者”(路透社)。 “為什麼納萊迪人(Homo naledi)埋葬了死者?”(NOVA Next)。 這些只是去年九月,針對古人類學家、約翰內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李·R·伯傑(Lee R. Berger)在南非的一個洞穴中發現新物種的論文而出現眾多炒作標題中的兩個。 從一開始就有理由保持懷疑。

這些化石的年代尚未確定,並且尚不清楚這些化石在人族譜系中的位置。 它們的手、腕和腳與小型現代人類相似,而它們的大腦容量更接近於小腦容量的南方古猿,如露西。 研究人員正在爭論這些和其他特徵是構成一個新物種,還是現有物種的變異。 作者沒有在科學(Science)或自然(Nature)雜誌(通常在這些著名期刊上宣佈重大的新人類化石發現),而是在開放獲取的線上期刊eLIFE (elifesciences.org/content/4/e09561) 上公佈了他們的發現,該期刊快速跟蹤同行評審過程。 此外,與古人類學中常見的多年來細緻地整理 1,550 塊化石(屬於至少 15 個個體)的做法不同,該分析在 2013 年 11 月和 2014 年 3 月發現化石僅僅一年半後就發表了。*

然而,真正引發我懷疑的是科學家們的推測,即該地點代表了一個“有意的屍體處理”的例子,正如媒體解讀的那樣,這意味著有意的埋葬程式。 他們得出結論,與其他四種假設相比,這是最有可能的解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佔據。 腔室中沒有碎屑,而且非常黑暗,以至於居住需要人工照明,但沒有證據表明存在人工照明,並且洞穴幾乎無法進入,而且似乎從未有過容易進入的通道。 水運。 曾經被淹沒的洞穴顯示出粗粒物質的沉積層,這在發現標本的丁納雷迪 Chamber 中是缺乏的。 捕食者。 骨骼遺骸上沒有捕食跡象,也沒有來自捕食者的化石。 死亡陷阱。 沉積遺骸表明,化石是在一段時間內沉積的,因此排除了單一的災難性事件,而且腔室幾乎無法到達,使得個體偶然進入和死亡的可能性不大。

最後,已確定的 13 個個體的年齡——三個嬰兒、三個幼年幼體、一個老年幼體、一個未成年個體、四個青年成年個體和一個老年成年個體——與其他已確定死因和沉積原因的洞穴沉積物不同。 這是一個謎,包裹在沉積物中,在石窟內部。

雖然作者已經考慮過這一點,但我認為他們低估了我們祖先中一種過於常見的死因——以戰爭、謀殺或獻祭形式存在的殺人行為。 勞倫斯·H·基利(Lawrence H. Keeley)在《文明之前的戰爭》(War Before Civilization)(1996 年)和史蒂文·A·勒布朗(Steven A. LeBlanc)在《持續的戰鬥》(Constant Battles)(2003 年)中回顧了數百項考古研究,表明相當比例的祖先死於暴力。 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在他 2011 年出版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一書中彙總了 21 個考古遺址的資料,顯示暴力死亡率約為 15%。 道格拉斯·P·弗萊(Douglas P. Fry)和帕特里克·索德伯格(Patrik Söderberg)在 2013 年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透過聲稱在 21 個流動覓食群體中發生的 148 起暴力事件中,超過一半“是由孤身個體實施的,並且幾乎三分之二是由事故、家庭內部糾紛、群體內處決或人際動機(例如爭奪特定女性)造成的。”*

無論你稱之為戰爭還是謀殺——它終究是暴力死亡,對納萊迪人(Homo naledi)化石的進一步檢查應再次考慮暴力(成人的戰爭或謀殺,幼體的獻祭)作為洞穴中死亡和沉積的合理原因。 回想一下,在 1991 年在蒂羅爾州厄茨塔爾阿爾卑斯山脈的融化冰川中發現有 5000 年曆史的冰人奧茨(Ötzi)之後,考古學家花了十年時間才確定他是暴力死亡的,此前他似乎在狩獵隊伍之間的衝突中殺死了至少兩個人。 這是我們不願承認的人性陰暗面,但當我們在黑暗的地方面對屍體時,我們必須考慮它。*

*編者注 (1/7/16):印刷文章中帶星號的段落在釋出後經過編輯。 原文錯誤地指出,由於最近報道的納萊迪人(Homo naledi)化石的年代尚未確定,因此不可能得出它們在人族譜系中的位置。 但只有形態特徵才是確定化石分類群所必需的。 此外,原文措辭表明,對化石的進一步檢查應考慮暴力作為潛在的死因,但沒有注意到最初的研究中已經考慮了暴力跡象。

邁克爾·舍默懷疑論者(Skeptic)雜誌 (www.skeptic.com) 的出版人,也是查普曼大學的總統學者。 他的新書是《人間天堂:對來世、永生和烏托邦的科學探索》(Heavens on Earth: The Scientific Search for the Afterlife, Immortality, and Utopia)(亨利·霍爾特出版社,2018 年)。

更多作者:邁克爾·舍默
大眾科學雜誌 第 314 卷 第 1 期本文最初以“洞穴謀殺案”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14 卷 第 1 期 (),第 75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116-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