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化是為了看到事物的真實面目嗎?

我們感知到的現實是它本來的樣子嗎?

認識論中最深刻的問題之一是我們如何瞭解現實的本質。千百年來,哲學家們提出了許多理論,從唯我論(只知道自己的思想存在)到自然選擇塑造了我們的感官,使我們對世界有一個準確或真實的模型的理論。現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認知科學家唐納德·霍夫曼提出的新理論正在引起關注。(在谷歌上搜索他的學術論文和TED演講,觀看次數超過140萬次。)該理論基於進化心理學,被稱為感知介面理論(ITP),認為知覺充當物種特有的使用者介面,引導行為以求生存和繁殖,而不是真理。

霍夫曼的計算機類比是,物理空間就像桌面,其中的物件就像桌面圖示,這些圖示是由圖形使用者介面(GUI)產生的。他說,我們的感官形成了大腦和外部世界之間的生物使用者介面——一個黏糊糊的GUI——將光子等物理刺激轉化為神經衝動,由視覺皮層處理為環境中的事物。GUI之所以有用,是因為你不需要知道計算機和大腦內部是什麼。你只需要知道如何與介面良好地互動以完成你的任務。適應性功能,而不是真實的感知,才是重要的。

霍夫曼的模式標本是澳大利亞寶石甲蟲Julodimorpha bakewelli。雌性甲蟲體型大,閃亮,棕色且有凹坑。被丟棄的啤酒瓶“矮胖瓶”也是如此,雄性甲蟲會爬到它們身上,直到因高溫、飢餓或螞蟻而死亡。這個物種瀕臨滅絕,因為它的感官和大腦是自然選擇設計的,不是為了感知現實(那是一個啤酒瓶,你這個白痴!),而是為了與任何大的、棕色的、閃亮的和有凹坑的東西交配。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為了檢驗他的理論,霍夫曼進行了數千次進化計算機模擬,在模擬中,那些感知系統完全為了真理而調整的數字生物,被那些僅為了適應性而調整的生物所淘汰。由於自然選擇只依賴於預期的適應性,進化塑造了我們的感覺系統朝著更適應的行為發展,而不是真實的表徵。

ITP非常值得認真考慮和檢驗,但我對此有所懷疑。首先,更準確地感知現實怎麼可能具有適應性呢?霍夫曼的回答是,進化給了我們一個介面來隱藏潛在的現實,例如,你不需要知道神經元是如何創造蛇的影像的;你只需要躲開蛇的圖示。但是,這個圖示最初是如何看起來像蛇的呢?自然選擇。為什麼一些無毒蛇進化出模仿毒蛇的物種?因為捕食者會避開真正的毒蛇。只有當存在可模仿的客觀現即時,模仿才有效。

霍夫曼聲稱,“石頭是一個介面圖示,而不是客觀現實的組成部分。”但是,一塊真正的石頭被削成箭頭,並扔向四條腿的食物,即使你不知道物理學和微積分,它也能起作用。這難道不是具有適應意義的真實感知嗎?

至於寶石甲蟲,矮胖瓶是動物行為學家稱之為超常刺激物的物體,它模仿生物進化出來會響應的物體,並在這樣做時引發更強烈的反應,例如(對某些人來說)女性的矽膠隆胸和男性睪酮增強的健美。超常刺激物之所以起作用,僅僅是因為進化設計我們對正常刺激物做出反應,而正常刺激物必須由我們的感官准確地描繪給大腦才能起作用。

霍夫曼說,感知是物種特有的,我們應該認真對待捕食者,但不要從字面上理解。是的,海豚的“鯊魚”圖示無疑與人類的不同,但確實有鯊魚,它們的一端確實有強有力的尾巴,另一端有一口牙齒,無論你的感覺系統如何工作,這都是真實的。

此外,計算機模擬對於模擬進化可能如何發生很有用,但對ITP的真實世界測試將是確定大多數生物感覺介面是建立類似於現實的圖示還是扭曲現實。我賭現實。資料會說明問題。

最後,為什麼要將這個問題呈現為適應性和真理之間的非此即彼的選擇呢?適應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相對準確的現實模型。科學朝著消除疾病和將宇宙飛船降落在火星等方向發展的事實,一定意味著我們對現實的感知越來越接近真理,即使它只是一個小寫的“t”。

大眾科學和亨利·霍爾特是附屬機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