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弗·託赫提記得下塵土雨的那一週。那是 1973 年的夏天,他在中國最西部的省份新疆上小學,那裡主要居住著維吾爾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有三天,泥土從天而降,沒有風,也沒有任何風暴。天空死寂——沒有太陽,沒有月亮,”他回憶道。當孩子們問發生了什麼事時,老師告訴他們土星(中文名稱翻譯成“土壤星球”)上正在發生風暴。託赫提相信了她。多年以後,他才意識到那是省核心彈試驗爆炸揚起的放射性塵埃。
三十年後,託赫提現在是一名醫生,他正在發起一項調查,調查仍在造成的損失——而中國政府堅決拒絕承認這一點。至少有數十萬人可能死於 1964 年至 1996 年間在絲綢之路上的新疆羅布泊進行的至少 40 次核爆炸造成的輻射。新疆居住著近 2000 萬人,託赫提認為,他們為了解輻射的長期影響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包括對可能遺傳給後代的遺傳效應的研究相對較少。他正在日本札幌醫科大學與物理學家高田純合作建立羅布泊專案,以評估這些後果。
“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機會,但它仍然是一個學習新事物和複製我們認為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情況的機會,”切爾諾貝利研究倡議 (CRI) 的聯合主任安德斯·莫勒觀察到,他常駐巴黎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高田計算出,新疆的峰值輻射劑量超過了 1986 年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熔燬後屋頂上測量的劑量。對新疆當地人的大部分損害來自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的爆炸,這些爆炸傾瀉了放射性物質和周圍沙漠的沙子混合物。高田說,其中一些是三百萬噸級的爆炸,比投在廣島的炸彈大 200 倍。高田在他的書《中國核試驗》(Iryokagakusha,2009 年)中發表了他的研究結果。
在 1990 年代初期,高田曾研究美國、前蘇聯和法國進行的核試驗的輻射效應,他應與新疆接壤的哈薩克科學家的邀請,評估中國核試驗的危害。他設計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使用蘇聯關於爆炸規模和風速的記錄以及 1995 年至 2002 年在哈薩克測量的輻射水平來估計放射性塵埃的模式。高田不被允許進入中國,因此他推斷了他的模型,並使用有關新疆人口密度的資訊來估計有 194,000 人會因急性輻射暴露而死亡。大約 120 萬人接受了足以誘發白血病、實體癌和胎兒損傷的高劑量輻射。“我的估計是一個保守的最小值,”高田說。
這些數字對託赫提來說並不令人意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他還是青少年時,他為他的省份被選中進行標誌著中國技術和軍事進步的試驗而感到自豪。當他成為一名醫生,並看到不成比例的惡性淋巴瘤、肺癌、白血病病例、退行性疾病和畸形嬰兒時,他的觀點發生了變化。“許多醫生懷疑這與核試驗有關,但我們什麼也不能說,”託赫提回憶道。“我們的上級警告我們不要進行研究。”
託赫提直到 1998 年才得以發聲,當時他以醫療培訓為名移居土耳其。在那裡,他與一群英國紀錄片製片人合作,他將他們作為遊客偷偷帶回新疆。他們一起發現了醫療記錄,顯示該省的癌症發病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 30% 到 35%。
託赫提和田中羅布泊專案可以填補其他大規模輻射中毒分析留下的許多空白。在研究切爾諾貝利事件的後果時,莫勒和他的同事發現,該地區的動物種群數量仍然顯著下降,遺傳突變增加,這與早期關於野生動物恢復的報告相反。
南卡羅來納大學的 CRI 聯合主任蒂莫西·穆索解釋說,事實證明,確定人類的世代效應很困難,因為自災難發生以來時間相對較短,而且受影響的人數很少。儘管如此,不斷積累的資料表明,“居住在這些受汙染地區的人們存在嚴重的遺傳損傷,”他說。因此,穆索樂觀地認為,羅布泊專案將建立遺傳證據檔案。莫勒和田中都同意,困難之處在於破譯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影響是遺傳的基因突變,還是由接觸受汙染的水和土壤引起的。
對於託赫提來說,當務之急是幫助病人。今年 3 月,法國政府宣佈將賠償在波利尼西亞進行的核試驗的平民受害者。2008 年,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報道稱,中國政府正在向參與核試驗的軍事人員支付未公開的補貼。託赫提希望將援助擴大到受影響的平民,並補充說 80% 的人沒有醫療保健。“現在,他們負擔不起治療費用,”他說。“所以他們所能做的就是等待死亡。”
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核監管局的阿貝爾·岡薩雷斯評論說,羅布泊專案只是國際冰山一角。輻射研究人員只能輕鬆訪問三個發生核爆炸的地點——美國的比基尼環礁、前蘇聯在哈薩克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地點和法國在波利尼西亞的地點——而這些地區僅佔世界已見的約 500 次大氣層試驗的一小部分。“我們有道義責任調查所有核試驗場,”岡薩雷斯說。當然,對於受羅布泊試驗影響的新疆人民來說,再也沒有比這更真實的話了。
當人口炸彈變為核彈時
反覆暴露於輻射是否會影響生殖細胞,從而使相同的突變代代相傳?這是羅布泊專案希望回答的問題之一。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是另兩個主要的大規模人口暴露於輻射的例子——廣島輻射效應研究所的研究主管羅伊·肖爾指出,原子彈爆炸在倖存者中沒有產生世代效應。但他補充說,暴露模式各不相同。“原子彈爆炸幾乎是瞬間暴露,”肖爾解釋說。“我們仍然需要關於隨著時間的推移反覆傳遞的輻射的良好資料——可能會有不同的影響。”
注:本文最初以標題“昔日的爆炸”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