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員兼作家凱麗·費雪,本週早些時候在飛行途中發生心臟驟停後去世,她不僅是一位娛樂偶像,還是一位傑出的精神健康倡導者。費雪因坦率地談論自己吸毒和酗酒以及雙相情感障礙的經歷而聞名,她在二十歲出頭時被診斷出患有這種疾病,並且她經常在文章和她 2008 年暢銷的回憶錄《願望飲酒》(西蒙與舒斯特出版社)中寫到這些經歷。她的聲音抵制了圍繞精神疾病的汙名,並幫助支援了其他有類似困境的人——有時是直接的幫助。
在上個月她為《衛報》撰寫的建議專欄中,費雪為一位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年輕人提供了指導。她在專欄中解釋說,她最初拒絕接受 24 歲時收到的雙相情感障礙診斷,直到 28 歲時才接受,“當時我吸毒過量並最終清醒了。只有那時我才意識到,沒有什麼可以解釋我的行為了。”她強調了與患有這種疾病的其他人聯絡的重要性,並補充說,“我們被賦予了一種具有挑戰性的疾病,除了迎接這些挑戰之外,別無選擇。”
有些人推測,費雪早期的藥物濫用和體重問題可能導致了她的死亡,醫學博士特別指出可卡因對心血管的危害。雖然這些假設是推測性的,但一個被忽視的可能性是她的雙相情感障礙的影響,幾項研究已將這種疾病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聯絡起來。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產生有影響力的故事,講述當今世界正在形成的發現和想法。
愛荷華大學精神病學、內科和流行病學副教授傑斯·菲爾多羅維奇說,這種關聯“已在具有代表性和人口範圍的研究中得到證實,並且風險大約增加了一倍——也就是說,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人患心血管疾病或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大約是預期中的兩倍”,他於 2009 年在《心身醫學》上發表了一篇關於該主題的研究。“重要的是,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非常早,比普通人群早 17 年,”多倫多大學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家本傑明·戈德斯坦補充說,他於 2015 年在《迴圈》上發表了一項相關研究。
這種聯絡的可能因素有很多,而且通常是重疊的。“消極的生活方式,包括次優營養、久坐不動、吸菸以及過度飲酒和使用藥物,在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中更為常見,”戈德斯坦說。“定義雙相情感障礙的躁狂和抑鬱情緒症狀的痛苦,以及因症狀而產生的生活壓力,進一步增加了心血管風險。”
此外,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人不太可能接受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篩查。“即使發現了這些風險因素,他們也不太可能被處方適當的治療方法,而且患者在被處方正確的藥物時,也可能不太可能堅持服藥,”菲爾多羅維奇指出。此外,許多用於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的藥物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例如體重增加、甘油三酯增加、糖尿病,甚至因心律失常而導致猝死,”他說。另一個潛在的影響是雙相情感障礙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和自主神經系統的影響,這些系統既受到急性壓力的啟用,也受到雙相情緒狀態的啟用。
然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心臟病風險升高的程度超過了傳統心血管風險因素的影響,這表明這兩種疾病之間可能存在共同的原因。“例如,躁狂和抑鬱發作與炎症水平升高有關,而炎症已知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戈德斯坦解釋說。“還有證據表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血管功能和結構存在問題,這種情況也發生在腦部以及身體其他部位。”他和同事目前正在探索微小“微血管”在這些過程中的作用。
未來的研究應側重於探索這些和其他可能的機制,以及關於有針對性的心血管風險降低策略的干預研究,這些策略將“考慮到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特有的最佳心臟健康障礙”,戈德斯坦說。在治療方面,“還需要傳播能夠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和相關疾病的人提供綜合精神科和其他醫療保健的醫療保健模式型別,”菲爾多羅維奇補充說。
雖然費雪在其生命中的不同時期至少符合這些風險因素中的幾個,但沒有確鑿的方法可以知道她的雙相情感障礙或成癮史是否導致了她的死亡。不過,很明顯,一位寶貴的精神健康倡導者已經離我們而去。在她 11 月為《衛報》撰寫的專欄中,她告訴尋求建議的人,“將[您的診斷]視為一個成為英雄的機會……一種情感上的生存。一個為其他可能患有我們這種疾病的人樹立榜樣的機會。”她肯定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了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