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 2500 年前,人類的思維方式發生了一些變化。在歐亞大陸的三個不同地區,在兩個世紀的時間跨度內,出現了精神運動,這些運動孕育了世界主要的道德宗教,這些宗教宣揚同情、謙遜和禁慾主義的某種結合。學者們通常將這些道德宗教——包括佛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的興起歸因於人口增長,認為道德是日益龐大且動盪的人類社會中必要的社會穩定器。然而,最近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另一個因素:日益增長的富裕程度。
作者調查了與政治複雜性和生活水平相關的變數。富裕程度成為道德宗教興起的主要力量,特別是能源的獲取。在不同文化中,當人口成員能夠可靠地獲得每天 20,000 卡路里的能量時,包括食物( для 人和牲畜)、燃料和原材料,道德宗教突然興起。
“這個數字似乎與某種安心感相對應,”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研究科學家、主要作者尼古拉斯·鮑馬德說。“有屋頂遮頭,感覺世界 не 充滿 掠食者 和 敵人,知道 你 明天 會 有 充足 的 食物。” 正如鮑馬德指出的那樣,心理學研究表明,富裕程度似乎會影響我們的動機和獎勵迴路,從關注短期收益轉向也考慮長期戰略的好處。換句話說,有了穩定的能源供應,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合作、培養技能和考慮後果。富裕也為存在主義的思考提供了更多時間:也許我們有一些更大的道德責任;也許人生有其目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鮑馬德承認,強調道德和禁慾品質可能在強調這些品質的主要宗教之前就已存在於人類身上。其他專家認為,該論文可能沒有足夠認真地考慮這些內在品質。威廉與瑪麗學院的人類學家芭芭拉·金認為,該研究誇大了向道德信仰體系的急劇轉變。她認為,可能發生了一個更漸進的轉變——一個可能被可靠的卡路里計數推過線的轉變。“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已經在其他靈長類動物身上發現了道德和同情心的深刻根源,”金解釋說。“我看不出有任何理由假設宇宙論的道德和同情心對早期的狩獵採集群體不重要。”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蒙弗雷澤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伯納德·J·克雷斯皮也警告不要相信鮑馬德的說法:“文章中的主要觀點很吸引人,但日益增長的富裕程度與宗教之間的因果關係仍有待確立。我們的工作實際上表明,作者可能顛倒了他們的因果關係——宗教本身透過其對增加合作的影響來驅動富裕程度的提高。”
儘管如此,鮑馬德的發現仍然表明,富裕程度與道德宗教的出現之間存在很強的關聯,特別是。許多古代社會都進行合作並擁有宗教信仰——瑪雅人、蘇美爾人和埃及人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社會中沒有一個的信仰體系強調道德或物質和發自內心的剋制。根據鮑馬德的說法,這些社會的成員從未獲得超過每天 15,000 卡路里的能量。無論是原因還是結果,道德似乎都需要能量。
道德宗教的開端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這五大運動標誌著人類轉向強調個人道德和禁慾主義的宗教的開端。——維多利亞·斯特恩
圖片來源:CORB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