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包裹在岩石中的鑽石碎片從太空降落,落在蘇丹的努比亞沙漠中。 而且,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這些隕石晶體提供了來自太陽系誕生之初的古代失落構成單元的第一個物理證據。
在這項研究中,一個研究團隊發現,Almahata Sitta隕石曾經屬於一顆原行星,它是早期數十個世界之一,這些世界經歷了撞擊和累積,最終形成了我們太陽系中的岩石行星。
該研究表明,隕石內部的鑽石碎片儲存了這些原行星及其碰撞的引人注目的記錄。 到目前為止,這些早期世界的存在僅僅是透過模擬模型預測的。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關於最近這項研究的宣告稱,這顆鑽石隕石似乎起源於一顆大小介於月球和火星之間的原行星,這顆原行星在太陽系最初的 1000 萬年間與其他天體發生碰撞,並且不再作為一個整體存在。 這些撞擊是巨大且充滿能量的,並且在富含鑽石的隕石母體的情況下,造成了晶體捕獲的災難性破壞。
鑽石可以充當時間膠囊:它們在形成過程中捕獲附近的礦物質,並以其強度和穩定性,儲存科學家稱之為內含物的物質。 在地球上,鑽石被用來識別地球深層的結構和成分。
因此,隕石鑽石揭示了其母體原行星的資訊。 對 Almahata Sitta 隕石的分析表明,它是一種無球粒隕石,這是一種罕見的太空岩石,它來自足夠大的天體,可以在其早期歷史中產生內部熱量,從而產生被岩石包圍的金屬核。 因此,研究團隊表示,Almahata Sitta 岩石來自大型小行星或早期行星。
因為這顆隕石含有高濃度的以鑽石和石墨形式存在的碳,所以 Almahata Sitta 是一種稱為橄輝無球粒隕石的隕石。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材料科學家、主要作者 Farhang Nabiei 和同事詳細介紹了他們在分析橄輝無球粒隕石鑽石內部的內含物時發現的情況。 科學家們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形成晶體並改變周圍礦物質的高壓環境,並確定鑽石內部內含物的成分和形狀一定是在高壓(超過 20 吉帕斯卡)下形成的。
Nabiei 說,這意味著 Almahata Sitta 隕石的母體位於原行星規模的較大一側——水星到火星大小——並且這塊太空岩石的剩餘碎片是這顆古老天體的殘餘物。
這項研究於 4 月 17 日線上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版權所有 2018 年 LiveScience.com,Purch 公司。 保留所有權利。 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發布此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