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稠密城市有助於減緩氣候變化,但也可能加劇病毒傳播

儘管城市生活碳足跡較小,但它會使保持社交距離更加困難

2005年12月19日,通勤者在早高峰期間穿過紐約市中央車站。

現在還有誰用裸露的手指按電梯按鈕,或者用光禿禿的手掌開啟優步車門?誰在擁擠的人行道上經過他人時不會屏住呼吸?

這些是在美國大城市中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規則,因為 COVID-19 病毒正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區傳播,威脅著感染數千萬美國人。

城市居民只是想彼此遠離。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以支援我們的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重要發現和想法的故事。


但是,這種本能與氣候專家所說的應對全球變暖的最佳方法之一——讓人們更緊密地聯絡在一起——背道而馳。

研究人員長期以來表示,增加城市密度是城市縮小碳足跡的最快方法。隨著居住更加緊湊,駕車減少,步行增加,公共交通增加,以及更節能的住宅和辦公室。

在大流行期間,也會有更多的傳染。

那麼,民選領導人如何調和公共衛生和氣候要務?美國最大的城市願意做出哪些權衡來應對世界上面臨的兩大威脅?

像紐約、芝加哥和洛杉磯這樣的城市深知密度權衡之道。兩個多世紀以來,他們一直在經歷這一切,無論好壞。

“密度和流行病,這對城市來說並不新鮮,”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地理學教授兼可持續城市研究所主任彼得·馬庫託利奧說。

專家說,COVID-19 沒什麼不同,儘管近期未來看起來像 80 年來的任何疾病爆發一樣黯淡。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和死亡人數在美國城市迅速上升,該國一半以上的確診病例發生在紐約市地區。

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最新資料,紐約州和新澤西州共報告了超過 30,033 例已知的冠狀病毒病例。緊隨其後的是加利福尼亞州和華盛頓州,那裡的感染病例在西雅圖地區早期激增,隨後在舊金山和洛杉磯爆發了大規模疫情。

較小的城市也在感受到這一點。以歷史街區和緊密的社群而聞名的新奧爾良的感染率很高。路易斯安那州的死亡率位居第三,僅次於華盛頓州和佐治亞州。

然而,即使冠狀病毒在城市中迅速蔓延,專家表示,21 世紀的城市化趨勢也不會因 COVID-19 而脫軌,美國的大城市將繼續在以密度為導向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方面發揮領導作用。

自特朗普政府解散了大部分聯邦氣候變化專案以來,這一趨勢加速了。

超過 430 位美國市長加入了氣候市長網路,其中包括幾乎所有美國主要都會區的市長。美國最大的 15 個城市也是全球 C40 網路的成員,該網路倡導各種城市氣候解決方案,包括密度和填充式開發。

紐約、芝加哥和其他非常大的城市都專注於向上而非向外發展。其結果是摩天大樓的繁榮景象,自 20 世紀初以來從未見過。他們還在改造舊建築,使其配備高效的供暖、製冷和迴圈系統,並收緊新舊建築的效率標準。

根據 2013 年芝加哥的一項法令,每棟超過 50,000 平方英尺的商業、機構和多戶住宅物業都必須向市政府官員報告能源消耗情況。該計劃僅針對芝加哥 1% 的建築物,但它佔所有城市建築物總能耗的 20%。

密度政策也正在被年輕、快速增長且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的城市所接受。

例如,《明尼阿波利斯 2040 年計劃》呼籲提高整個城市的密度,並遭到了部分長期居民的強烈反對,他們試圖保護綠樹成蔭的單戶住宅區。但官員們仍然專注於密度對於減少碳排放、擴大經濟適用房和消除根深蒂固的種族隔離模式的好處。

該市可持續發展主任金·哈維說:“我們認為,這種戰略的好處遠遠大於與增加城市密度相關的任何弊端。”

專家表示,更可能的是,冠狀病毒大流行將引發關於城市如何組織以及市政當局應在多大程度上追求密度以解決諸如就業增長、獲得醫療保健和氣候變化等問題的新問題。

亞特蘭大佐治亞理工學院公共政策學院的可持續系統教授瑪麗蓮·布朗說:“我想說,從交通和建築物的排放來看,無序擴張是我們最不想做的事情的縮影。”

她說,密度可以使大流行更易於管理,因為它促進了基本公共服務交付中的溝通和效率。

世界資源研究所也在權衡城市在壓平冠狀病毒感染曲線方面的風險和機遇。世界資源研究所指出,該病毒“正在將以前熱鬧的城市空間變成鬼城”,並表示城市“處於 Covid-19 大流行的最前沿,將看到持久的變化,這將重塑現代城市”。

布魯金斯學會高階研究員兼城市政策專案主任馬克·穆羅表示,關於氣候變化和城市密度的問題已在許多關於城市排放的研究中得到解決。大多數研究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城市的人均碳排放量低於其他地區。

穆羅說:“由於城市提供了與社交距離相反的環境,因此確實會出現有關病毒的問題。” 但是,城市也是“解決大問題”時的創新引擎。

將病毒也算在其中。

佐治亞理工學院的布朗對此表示同意。“我認為在應對這場大流行或下一次健康危機時,城市是解決這些問題的理想場所。”

她補充說:“在某些情況下,密度會成為問題。但是,如果我們遵循健康專家的指導並在原地待一會兒,我們應該能夠控制住這種情況。”

經 E&E 新聞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E&E 在www.eenews.net提供每日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報道。

在此處閱讀更多關於冠狀病毒爆發的資訊 此處

Daniel Cusick covers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He joined E&E News in 2003 and has filed news stories from South Florida to Northern Minnesota. He has reported from more than a half dozen hurricane recovery zones and documented climate change impacts, resilience and energy transitions in East Africa. He lives in Minneapolis.

More by Daniel Cusick

E&E News provides essenti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 news for professionals.

More by E&E New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