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商店送貨是最環保的購物方式——在大多數情況下

研究人員還計算了線上和實體店購物的碳足跡

親自取包裹還是送貨上門更環保?

對於那些想要減少碳足跡的人來說,購物可能是一個兩難的選擇。是去實體店購物更環保,還是讓商店送貨上門,還是在純線上零售商處下單更環保?答案取決於幾個因素。為了比較每種購物方式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新的嘗試,量化了哪種選擇比另一種更環保的情況出現的頻率。在大多數情況下,本地商店送貨上門勝出,但這個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

“我們使用了一種機率方法——實際上,這是我們工作的新穎之處之一,”該研究的共同作者、荷蘭拉德堡大學的環境科學家 Sadegh Shahmohammadi 說。“之前的研究顯示了相互矛盾的結果,即線上更好還是線下更好。我們想提高這些模型的可靠性,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

無論是透過亞馬遜還是本地小型企業購買,消費品通常都要經過漫長的旅程才能到達買家手中。大多數商品必須從工廠運到製造商的倉庫,再到配送中心或實體店——而旅程的每一段都需要排放溫室氣體的運輸。“我們已經對(這個過程)進行了建模,從產品離開工廠的那一刻直到它們到達消費者的家中,”Shahmohammadi 說,他現在也在荷蘭應用科學研究組織(TNO)工作。為了儘可能簡化模型,研究人員專注於所謂的快速消費品,該類別包括食品、清潔用品和個人護理產品(但不包括服裝或電子產品)。他們排除了冷藏食品,因為冷卻方法也會導致溫室氣體排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要故事的未來。


該模型納入了各種因素,包括購買的產品數量、包裝、儲存以及各種運輸方式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之前的一些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模型,對每個引數使用了平均值。在新的論文中,Shahmohammadi 說,他和他的同事輸入的是一個範圍,而不是一個單一的數字。“我們對所有這些輸入變數都有機率分佈,”他解釋說。科學家們的結果,本週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顯示了每種購物方式的潛在排放範圍。

倡導非營利組織環境防禦基金的車輛和貨運戰略主管 Jason Mathers 說:“他們的分析是這些輸出的範圍,這很棒,”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它比僅僅為每個案例執行一組假設給你提供更全面的瞭解。”

更全面的瞭解表明,所研究的三種購物方式——去實體店購物或接收實體店或線上零售商的送貨——在整個過程中產生的排放量大致相同。最大的差異來自“最後一英里”,即購買的物品到達家中的最後一段旅程。“最後一英里部分是造成不同購物渠道之間差異的主要階段,”Shahmohammadi 說。他和他的同事計算了英國、美國、荷蘭和中國四個國家的最後一英里碳足跡。

來源:Amanda Montañez;來源:“快速消費品線上購物與傳統購物的溫室氣體足跡比較:一種隨機方法”,作者:Sadegh Shahmohammadi 等人,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2020年2月26日線上發表

在大多數情況下,實體店送貨比傳統購物更環保,而傳統購物通常比線上零售更環保。然而,這個排名會根據具體情況發生很大變化。特別是,每次購物購買的物品數量、最後一英里旅程的距離以及運輸方式對計算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產生了很大影響。例如,在一次購買中捆綁更多物品可以減少購物者的碳足跡,因為它減少了去商店或包裹送貨的次數。在荷蘭和中國等許多購物者步行或騎腳踏車去商店的國家,去實體店購物比在美國更環保,因為在美國開車更普遍。“在美國,實體店的最後一英里足跡比荷蘭的足跡大 32 倍,”Shahmohammadi 說。

為了更環保地購物,他建議消費者可以將購買的商品捆綁到更少的包裹中,乘坐低排放的交通工具去商店,並放棄當日送達。但責任不應完全落在個人身上。“我們如何構建政策和企業行為,以確保我們的影響處於低端?” Mathers 問道。例如,Shahmohammadi 指出,公司轉向低排放運輸方式會產生很大影響。“我們實際上模擬了用電動貨運(車輛)取代送貨車,可以在英國將最後一英里的運輸足跡減少 42%,並將總足跡減少 26%。”

問題不是線上購物還是實體店購物更環保。“當你試圖梳理出哪個更好時,情況真的非常複雜,”Mathers 說。“最終,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無關緊要的。作為現代消費者,我們正在透過所有這些渠道購買。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我們如何使每個渠道的汙染儘可能地低?”

編者注(2/27/20):此文章已更新,包含顯示“購物的碳足跡”的圖表。

Sophie Bushwick is tech editor at 大眾科學. She runs the daily technology news coverage for the website, writes about everything fro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jumping robots for both digital and print publication, records YouTube and TikTok videos and hosts the podcast Tech, Quickly. Bushwick also makes frequent appearances on radio shows such as Science Friday and television networks, including CBS, MSNBC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She has more than a decade of experience a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New York City and previously worked at outlets such as Popular Science,Discover and Gizmodo. Follow Bushwick on X (formerly Twitter) @sophiebushwick

More by Sophie Bushwic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