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面以下五英里處發現最深的魚

一條在海面以下五英里多處發現的小型、外形奇異的魚被認為是迄今為止記錄到的最深的魚

Snailfish on bottom of ocean floor

這種獅子魚生活在幾乎不可能的深度。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科學家在日本附近探索一個海溝時,驚訝地發現一條魚生活在海洋最深處之一,在海面以下 8,336 米(約五英里)處。這種蝌蚪狀、半透明的獅子魚可能生活在可能的最大深度。

“它們真的不能再往更深處去了,”西澳大利亞大學的海洋科學家艾倫·傑米森說,他是領導這項發現的團隊負責人。之前的記錄保持者,一條在馬裡亞納海溝(世界最深處)被發現的獅子魚,於 2017 年在海面以下 8,178 米處被拍攝到

魚類之所以能在極端深度承受高壓,是因為細胞記憶體在稱為滲透調節劑的化合物。滲透調節劑的濃度在更深處會增加,以確保魚細胞能夠承受如此巨大的壓力,但這些化合物在大約 8,400 米處達到最大濃度。因此,這是魚類生理學的理論極限。“如果有人真的發現比這更深的魚,也不會多多少,”傑米森說。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魚類館長、魚類學家普羅桑塔·查克拉巴蒂對這種魚能夠在 800 倍於海面水壓的環境下生存感到印象深刻。“在那個深度,從呼吸的氣體交換到幾乎所有生理功能都似乎是不可能的,”他說。“我幾乎遊不到游泳池底,耳朵就會感到不適。”

傑米森的團隊於 2022 年 8 月在日本主島附近的伊豆-小笠原海溝底部發現了獅子魚。傑米森說,日本海溝的最深處達到約 1.7 攝氏度(35 華氏度),這比鄰近的馬裡亞納海溝略暖。這種差異是關鍵:滲透調節劑在低溫下效果較差,而這些獅子魚生活在可能性的邊緣。“差異只有幾分之一度,所以我們不會在意,”傑米森說。“但這對海洋動物來說意義重大。”

為了給這條魚拍照,DSSV“壓力降”號上的研究人員放下一個配備攝像頭、燈光和電池的自主水下“著陸器”,以及一個將該裝置降到海底的重物。著陸器攜帶死魚作為誘餌,以引誘深海甲殼類動物,而獅子魚來吃甲殼類動物——包括在 8,336 米處打破紀錄的幼年獅子魚。儘管該團隊無法確定其確切種類,但在附近的誘餌陷阱中捕獲了另外兩條來自貝氏擬獅子魚 (Pseudoliparis belyaevi) 的魚,深度為 8,022 米。

傑米森說,400 多種已知的獅子魚物種中的每一種都適應其生活環境,從淺水到極深處。“每個海溝都有自己的獅子魚,”他說。“一旦它們進化到適應海溝,它們就無法減壓以從一個海溝到達另一個海溝。”

Tom Metcalfe 是一位居住在倫敦的自由記者。Metcalfe 主要撰寫關於科學、太空、考古學、地球和海洋的文章。他也曾為 Live Science、BBC、NBC News、《國家地理》、《航空與航天》等眾多媒體撰稿。

更多作者:Tom Metcalfe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29 Issue 2本文最初以“In the Depths”為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 329 卷第 2 期(),第 18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923-18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