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撞擊碰撞提供彗星線索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7月4日凌晨,深度撞擊號的820磅“撞擊器”與坦普爾1號彗星相撞,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場天體表演,這應該會帶來對彗星演化的新見解。“當物體以每小時23000英里的速度相遇時,你一定會看到巨大的閃光,”布朗大學的深度撞擊號研究員皮特·舒爾茨說。

撞擊產生的碎片噴流以每小時1800公里的速度從彗星的核中噴射出來。噴流指向東北偏北,顏色不均勻,表明大小不同的塵埃顆粒以略有不同的速度移動。撞擊器上的儀器在與彗星相交前三秒鐘將影像傳回給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最後一張影像是從18.6英里的距離拍攝的。“從這麼近的距離,我們可以分辨出表面上小於4米的特徵,”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的首席研究員邁克爾·阿赫恩解釋說。“當我加入這項任務時,我想要近距離觀察彗星,但這太離譜了——以一種很棒的方式。”

撞擊後,溫度飆升至數千開爾文,導致擾動的碎片在紫外線範圍內發光。雖然彗星含有大量的冰,但這並不是研究人員關注的重點:“我們最感興趣的是深處其他的東西——來自太陽系形成的原始物質,安全地鎖在彗星冰凍的表面之下,”倫敦大學學院的基思·梅森評論道。“我們還不知道我們到底掀起了什麼。”在未來的幾天裡,世界各地的望遠鏡,如智利的拉西拉帕拉納天文臺,將繼續監測碰撞的餘波,太空探測器,如美國宇航局的雨燕望遠鏡和發射該探測器的深度撞擊號“飛掠”航天器也將進行監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