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群體智慧的奧秘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沒有什麼比一個支援性的群體更能激發你的思考。最近一個星期四,我苦於缺乏靈感,因此我在 Twitter 和 Facebook 上聯絡了《大眾科學-思想》的粉絲,詢問他們最想了解關於思想和大腦的什麼。三個小時後,我得到了一份故事創意清單,這些創意足夠雜誌用整整一年。

其中一個建議——社交群體如何塑造思想——與本期雜誌的封面故事“創造力是集體的”不謀而合。《大眾科學-思想》顧問委員會成員 S. Alexander Haslam 及其同事 Inmaculada Adarves-Yorno 和 Tom Postmes 希望打破天才是一種孤獨努力的普遍神話。正如他們所述,我們在關鍵時刻依賴他人來磨礪我們的思維,並幫助我們堅持完成一項艱鉅的任務。因此,讓自己周圍圍繞著那些能激勵你的人——他們可能在你自己的創造力中發揮關鍵作用。

正如路易斯·巴斯德 (Louis Pasteur) 的名言“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一樣。為此,心理學家已經確定了伴隨創造力不同階段的行為和大腦過程:探索、專注、醞釀、頓悟和堅持。只有在最初的探索和專注階段之後,社交群體才能推動你前進。在“啊哈!時刻”一文中,作家 Nessa Victoria Bryce 分析了許多有創造力的人所共有的獨特思維方式,為我們所有人提供了經驗教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瞭解創造力的實際應用,我建議閱讀“征服眩暈”。神經生理學家 James Phillips 描述了他和他的合作者如何尋求恢復患有使人衰弱的內耳疾病的人的平衡感。之前有幾位研究人員試圖為此目的設計一種裝置,但 Phillips 和他的團隊採取了不同的方法。他們沒有從頭開始構建神經刺激器,而是改造了人工耳蝸。現在他們正在人體上測試首個用於治療平衡障礙的植入物。

正如 Phillips 的故事所表明的那樣,集體的努力將突破推向前臺。您想加入《大眾科學-思想》的創作過程嗎?請將您的想法傳送至以下電子郵件地址或在社交媒體上找到我們。齊心協力,我們可以成就偉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