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貓咪:喵喵叫、咕嚕聲和舔舐行為的含義

研究貓科動物可能很困難,但有些事情卻非常清楚

貓咪有一種奇特的魅力。即使是最受寵的家貓也似乎在炫耀它們的獨立性,彷彿在說它們真的不需要我們也能過得很好。儘管有這種傲慢——或者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傲慢——我們中的許多人還是無法抗拒將這些高貴的生物帶回家,連同它們的貓砂盆和一切。事實上,作為人類的伴侶,貓的數量超過了犬類,儘管我們對它們的認知了解得驚人的少。

我們與貓的夥伴關係由來已久。貓科動物的 DNA 表明,家貓可能在大約 10,000 年前在中東地區從其野生同類中分離出來。2014 年,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邁克爾·J·蒙塔古和他的同事們進行的一項研究,確定了一組可能在史前貓轉變為我們今天所知的可愛寵物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基因。這些基因與關鍵的行為特徵有關,例如學習能力和減少恐懼感,這將有助於貓適應與人類共處的生活。

然而,在破譯貓科動物的行為和智力方面,尤其是在與我們日益增長的對狗的瞭解相比時,仍然存在許多謎團。這種差距的產生部分原因是研究狗的需求更為迫切。人類與具有敵意或行為不端的狗之間的負面互動是常見的社會問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們對貓科動物的思維瞭解不足,更大的原因在於貓的行為所帶來的挑戰。狗的祖先成群結隊地漫遊,並學會了與其他動物進行社交的複雜策略,而今天家貓的野生祖先則更喜歡獨居。因此,它們彼此之間以及與人類之間的交流模式更難解析。亞當·米克洛西和他的同事們發現,像狗一樣,貓也能夠跟隨指向食物的手指,但如果設定是人為操縱的(例如,如果碗剛好超出夠得到的範圍),貓就會放棄;而狗則會創造性地制定策略或向人類尋求幫助。“如果出現問題,”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人類動物互動專家、動物人類學家約翰·布拉德肖說,“貓會嘗試自己解決。如果它們失敗了,它們就會走開。”

在實驗室中管理貓也很困難。“一旦你把貓帶出它自己的家,它就會變得緊張,”愛丁堡大學的心理學家瑪麗克·加特納說。加特納繼續說,如果貓在自己的領地,它會做出更自然的反應。因此,大多數關於貓的研究都是基於家庭觀察,而不是實驗室中的對照實驗。

鑑於這些挑戰,我們仍然有很多關於貓的知識需要學習。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破譯來自狗的大量訊號,但是,布拉德肖說,“對於貓來說,更像是五六個訊號。” 我們已知的一些訊號列在下面。

咕嚕聲 咕嚕聲似乎有多種用途:分享情緒狀態,如快樂或痛苦;表達緊迫感,通常是當貓想要被餵食時;或發出壓力或受傷的訊號。

喵喵叫 貓通常不會互相喵喵叫,但它們會學習一系列喵喵叫來與人類交流。典型的喵喵叫的含義特定於給定的關係:主人知道他或她的貓的喵喵叫是什麼意思,但不一定能理解另一隻貓的喵喵叫。

耳朵 耳朵向後表示攻擊性。耳朵向前表示興趣。

尾巴 尾巴直立表示貓喜歡你,但也承認你略高於它。

尾巴直立且蓬鬆表示貓很生氣。

尾巴夾在兩腿之間表示貓沒有安全感,試圖逃跑或與世隔絕。

用頭部和臉部摩擦物體 貓的嘴唇嘴角、眼睛和耳朵之間以及下巴下方都有腺體;這種行為是為了標記領地,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可能表示愛意。

仰臥,腹部暴露 貓很放鬆並且信任你。

踩奶 小貓做出這個動作是為了刺激母親的乳汁分泌。研究人員懷疑,在成年後,這種行為是表示愛意的,並表明被踩奶的物件處於優越的、母親般的角色。

舔舐 體型和地位相同的貓經常互相梳理毛髮,這被認為可以改善群體內的聯絡並消除攻擊性。“這是一種真誠的愛意表達,”布拉德肖說,“這在貓的社會中非常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