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愛的語言

依戀科學正在幫助夫妻掌握溝通和連線,並度過沖突

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痛苦和快樂都始於一瞥、一個吻,然後——一生都在努力理解動詞的意義。病人相信他們的醫生可以接好斷骨或開藥來調節血壓。但詩人、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都長期以來將愛視為無形的、模糊的,超出了我們定義的能力。正如我工作過的一位年輕人所說,“我認為沒有人真正瞭解過愛情這回事,你也不瞭解。” 愛是一種多姿多彩、神秘的東西。人們想知道,對於令人費解的內心之事,我或任何其他人如何提供建議呢?

作為一名研究員和夫妻治療師,在我的經驗中,我遇到了許多試圖解決這個難題的人。我無數次聽到:“我不知道我的關係出了什麼問題……我也不知道該如何糾正它。”

事實上,有一些真實的、有研究支援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和加強愛。幾十年來,依戀科學引發了一場悄然的革命。例如,我們知道童年時期學到的行為模式構成了我們成年後人際關係的模板。在更深層次上,我們可以看到愛和情感的進化和生物學豐富性;我們的聯絡對我們的身體和健康有可衡量的影響。也許最令人興奮的是,我們已經研究出引導夫妻走向更健康關係的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曾經專注於母親和孩子之間紐帶的依戀科學已經“長大”,並闡明瞭幸福夫妻的無數強大預測因素。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種知識是有需求的。例如,在 2012 年皮尤研究中心釋出的一項調查中,84% 的人認為婚姻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目標——而 2010 年皮尤釋出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將愛情視為婚姻的基礎。大多數人似乎都同意研究幸福感的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家羅伯特·瓦爾丁格的觀點,即美好生活、健康和快樂的最佳秘訣是充滿愛的關係。作為這些信念的必然結果,如今,人際關係問題是人們向像我這樣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士尋求幫助的首要原因。

多年來,依戀科學已經發展到為我們提供了實踐愛的具體地圖,以最佳化成人關係——甚至是極具挑戰性的浪漫關係。在我自己的工作中,我開發並測試了一種治療方法,可以引導夫妻走向更強大、更支援性的關係。最新的研究證實並挑戰了我們對愛的本質的一些珍視的信念。最重要的是,它確實有很多東西可以告訴我們如何積極地塑造我們的浪漫關係,使其變得更好。

母愛

考慮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紐帶。在 20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忽視了孩子對安全連線的需求,以至於父母經常將生病的孩子送到醫院,由陌生人照顧,而沒有考慮這是否會造成創傷。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提出的理論認為,不幸的家庭是過度親密和分離不足的受害者。分離父母和孩子被認為是建立力量所必需的。

多虧了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和瑪麗·安斯沃思在半個世紀前進行的一系列實驗,這種思維方式的缺陷開始顯現。為了破解人類聯絡的密碼,他們觀察了母親和嬰兒之間的互動,然後觀察了當兩人在陌生的環境中分離時行為如何變化。

圖片來源:altrendo images Getty 影像

這些“陌生情境”實驗表明,一些嬰兒-母親的交流可預測地導致了孩子平靜和積極的行為,而另一些則不然。正如鮑爾比 1969 年出版的著作《依戀與喪失》中所揭示的那樣,這種情況可以闡明兒童行為模式,這些模式與他們與母親的聯絡有關。安斯沃思後來確定了三種基本的依戀“風格”,可以解釋這些模式。

廣義上講,分離會引起痛苦。但對於一些孩子來說,他們與母親的紐帶性質是這樣的,當他們被單獨留下時,他們不會驚慌失措。相反,他們會感到好奇,並且可以在沒有恐懼的情況下探索新環境。這些關係中的父母清楚地表達了他們的愛和關懷,孩子們因母親的關注而感到安慰。安斯沃思稱這種依戀形式為“安全型”。安全型兒童表現出情緒平衡、自信以及探索和學習的能力。他們認為父母提供了安全的避風港,這使孩子們變得堅強,他們可以在成熟時與他人公開聯絡。

但其他嬰兒表現出明顯不同的一系列行為。“不安全、焦慮型依戀”的孩子會被分離的痛苦和不確定性所淹沒。當他們的父母在實驗中出現時,往往不太容易接近、反應遲鈍且心不在焉。孩子的情緒反應很強烈。當他們呼喚父母時,他們從憤怒變為恐慌,當母親安慰他們時,他們會緊緊抓住她,彷彿不願相信一切都真的沒問題。

另一組不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在母親離開或返回時幾乎沒有表現出任何情緒。他們反而專注於玩具和物體。他們既不向父母尋求幫助,也不回應父母的安慰。他們迴避親近。此後的研究表明,許多這些“迴避型”孩子和焦慮型同齡人一樣心煩意亂,但他們善於壓抑自己的反應,這很可能是由於反應遲鈍甚至虐待性的養育方式造成的。他們對安全連線沒有期望。

到 20 世紀 80 年代,研究人員開始認識到這些模式可以為成人關係——包括浪漫關係——提供資訊。與每種依戀風格相關的反應在我們長大後變得自動化,並且會影響我們思考和感受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的方式。例如,如果我們不能依賴父母,我們可能會難以信任他人——而早期缺乏關注可能會讓一些人不確定他們是否有權獲得他人的關懷。

就像肌肉記憶一樣,當我們處於浪漫關係中時,這些模式就會啟動。安全型伴侶往往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和更好的整體心理健康。他們期望得到回應和愛。焦慮型依戀伴侶警惕被拒絕,並且傾向於以強烈的情緒需求追求他們的伴侶。迴避型個體會避開他們的伴侶,尤其是當他們或他們的愛人變得脆弱時;他們會忽視自己和愛人的依戀需求。  

事實上,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 2007 年發表的一項縱向研究證實了這些模式的永續性。該團隊與 78 名從嬰兒時期就接受研究的年輕人合作。在該研究中,在 1 歲時表現出安全型依戀的人比缺乏安全型依戀的人在小學時更具社交能力。這種能力反過來又預示著青少年時期更好的友誼——而 16 歲時更強的社交聯絡與參與者在 20 歲至 23 歲之間時更好的浪漫關係有關。與此同時,其他研究表明,在早期生活中接觸過暴力和其他嚴重關係功能障礙的人不僅可能發展出不安全型依戀,而且更容易患上精神疾病,並在成年後陷入重複的虐待情境中。

根深蒂固的焦慮型和迴避型風格往往會播下疏遠和關係困境的種子,這使得另一方更難保持協調和反應靈敏。但仍有希望。最新的研究浪潮(我參與其中)調查了改變這些模式的方法,以及這樣做如何真正改變一個人的生活。

在一起更好

我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研究依戀科學。那時,我正在為夫妻做治療,當我意識到他們強烈的恐懼、需求和困境時,我開始迫切地尋求一種方法來理解他們的掙扎。在對成人依戀的新興理解的基礎上,我和我的同事開發了情緒聚焦療法 (EFT) 作為一種基於該科學的短期療法。

要理解 EFT 的工作原理,我們首先需要考慮依戀研究的一箇中心原則。也就是說,我們從另一個人那裡感受到的愛對我們有巨大的影響,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情感上。近年來,多項研究證實了這一結論。

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詹姆斯·A·科恩在 2006 年發表的一項關鍵實驗中,將 16 位已婚婦女放入核磁共振成像儀中,並在三種不同的情況下對她們進行電擊威脅:她們握住丈夫的手,握住一位陌生男子的手,或者獨自躺在機器中。在每種情況下,女性眼前螢幕上都會出現一個大大的 X,警告她可能會受到電擊。電擊僅在 20% 的情況下發生。

科恩發現,握住伴侶的手顯著降低了大腦中與情緒和行為威脅反應相關的神經系統的啟用,例如右側前腦島、額上回和下丘腦。這一行為還減輕了電擊造成的疼痛感。然而,獨自一人或握住陌生人的手並沒有提供顯著的好處。此外,透過問卷調查,婚姻關係更和諧的人似乎體驗到了最大的緩解。

科恩的發現是各種研究之一,這些研究發現,愛人的存在可以調節神經生理反應,例如心率和應激激素的釋放。有趣的是,2012 年發表的一系列實驗表明,即使只是想象一個依戀物件也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這項工作中,時任康奈爾大學心理學家的埃姆雷·塞爾丘克和他的同事鼓勵 105 名女性使用問卷確定她們的依戀風格。然後,這些參與者詳細地寫了兩個生動而令人不安的個人記憶。對於每個故事,他們建立了一到三個詞的觸發詞,並練習僅使用觸發詞來重溫與這些時刻相關的情緒。接下來,塞爾丘克要求女性在想象自己正在接受母親或熟人的安慰時觸發這些記憶。然後,女性根據她們感覺到的積極或消極程度,在 1 到 7 的量表上評價她們的情緒反應,其中 1 表示完全沒有,7 表示極端。想象自己的母親——而不是熟人——幫助人們從不愉快的回憶的痛苦和悲傷中恢復過來,前提是她們具有安全型依戀風格。在第二個版本的實驗中,塞爾丘克發現,當人們看自己母親的照片而不是別人的母親的照片時,也會發生這種恢復。這兩項研究都清楚地表明,我們僅僅透過思考我們的依戀物件就可以獲得巨大的情感力量。

在第三個版本的實驗中,塞爾丘克和他的同事要求 30 對夫婦在回憶一段艱難經歷時觀看他們浪漫伴侶的照片。正如人們可能預料的那樣,安全型依戀個體比其他人從這項練習中獲益更多。但在一個有趣的轉折中,研究人員發現,報告情緒恢復較好的伴侶也更健康,這是根據一個月後進行的觀察得出的。例如,他們的疼痛和焦慮較少,並且因健康原因而缺勤的可能性也較低。

該發現只是一個相關性,表明身體健康與牢固的關係相關——因此它不能證明一個因素導致了另一個因素。然而,大量的依戀研究表明,健康的關係支援健康的生活。正如科恩的發現所揭示的那樣,我們在某些人的陪伴下會感到更輕鬆。因此,培養這些特殊的關係可能有助於我們應對生活的不確定性,這肯定會使我們更健康。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人際關係是我們物種生存程式碼的一部分。安全型依戀為我們提供了強烈的安全感,以及在危險或威脅面前保持平衡的方式。這些紐帶使我們能夠容忍和應對我們人類的脆弱性。當我們把他人視為值得信賴的資源時,這種視角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危險、災難和痛苦的看法。關於愛如何使我們變得更強大的老生常談似乎是準確的。

幫助夫妻建立聯絡

關係面臨的最常見問題是情感脫節。例如,衝突可能會導致一方退縮或冷落另一方。結果,一方伴侶與另一方產生情感距離。這種脫節引發了分離的痛苦——很像陌生情境——反過來,這可能會引發抗議、依附和痛苦的連鎖反應,發生在感到被拋棄的人身上。更糟糕的是,這些情況可能是週期性的:情感距離導致伴侶變得憤怒或絕望,將另一方推得更遠。

在當下,這些模式看起來可能只是簡單的分歧,通常由一個完全平庸的問題引發。但依戀理論表明,這些爭吵也是脫節的困境。情感孤立的威脅可能會引發反應性憤怒(例如,當伴侶宣稱“我要讓你回應我”)或麻木的關閉(例如,“我永遠無法取悅你,所以我只會走神並阻止你”)。

在我的工作中,我發現這些崩潰更多的是關於情感脫節的痛苦和重新連線的錯誤嘗試,而不是衝突本身,甚至不是性格差異。這種觀點挑戰了浪漫的愛是我們簡單地陷入和擺脫的東西的觀念。相反,依戀科學表明愛是我們的控制之內的——我們只需要瞭解依戀是如何運作的。

因此,EFT 的首要目標是幫助伴侶瞭解他們是如何陷入情感脫節的迴圈舞蹈中,相互觸發,要麼積極地要求回應,要麼凍結並關閉。結果,他們可以開始對愛有一種元視角,看到他們的脆弱性是如何作為有聯絡的哺乳動物而植根於他們的大腦中的,並幫助彼此擺脫這些讓他們孤獨和無助的“惡魔對話”。第二個目標是幫助伴侶在需要聯絡或支援時,進入安全連線的積極體驗。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向他們展示如何進行聯絡對話,在對話中,雙方伴侶都精確指出並分享特定的依戀恐懼和需求,從而將對方拉近。在這些強有力的聯絡對話中,伴侶可能會公開分享對拒絕或孤獨的恐懼,然後以一種讓對方容易回應的方式尋求安慰。我和我的同事觀察了對話中的這些步驟,然後系統地對這些步驟進行編碼,以評估情感分享的深度以及伴侶如何接觸和回應彼此。這樣做使我們能夠查明成功建立聯絡的轉變時刻,以及這種協調和反應過程受阻的時刻。

正如我們在 2013 年的綜述中指出的那樣,我們的觀察為 EFT 何時以及如何幫助夫妻解決問題提供了許多提示。並非所有人都能取得進展,但那些取得進展的人都有重要的共同點。例如,我們發現,EFT 有益於那些在治療期間花時間深入探討和探索他們的情感體驗的夫妻。他們更多地披露他們的觀點。那些緩和他們責備傾向的人在治療後也表現出更高的關係滿意度。親密、脆弱和更寬容的觀點的結合似乎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組合。

這個過程的這個階段還有助於人們培養三重關鍵的關係技能:可及性、響應性和參與性。可及性是指我們對他人的開放性和意願,以及關注彼此。響應性是調整和回應伴侶情緒訊號的能力。參與性是保持親近並協調他人的情緒並保持親近的能力。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看到這些品質體現在一個常見的問題中:“你在那裡支援我嗎?” 從根本上說,當人們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響亮的“是”時,他們就是安全型依戀。

打破模式

EFT 現在是經過測試的夫妻干預的金標準。雖然不是夫妻治療師的唯一方法,但它在與依戀科學的結合方面是獨一無二的。一些心理學家使用行為技術,旨在透過教授積極傾聽和理性協商等技能來解決痛苦症狀,例如相互指責。但很少有方法像 EFT 那樣具有強大的證據基礎。迄今為止,研究人員已經在大量研究中驗證了它的有效性,涉及各種不同的夫妻和關係問題。更好的是,這種療法的積極效果似乎可以持續很長時間。

在我們迄今為止最有趣的發現之一中,我們發現 EFT 可以衡量地改變一個人的依戀風格。2016 年,我們發表了一項針對 32 對參加了 20 次 EFT 療程的痛苦夫妻的研究。在這項工作的開始時,所有參與者都表示他們對自己的伴侶不滿意。此外,他們長期處於情感脫節狀態,這意味著他們不能安全地吐露心聲或信任對方在需要時會在那裡支援他們。

除了要求參與者在問卷上評價自己外,我們還要求他們在治療開始和結束時討論一個具體的關係衝突。利用這些資訊,我們確定了他們的依戀風格。儘管他們最初是不安全型依戀(焦慮型或迴避型),但在治療結束時,伴侶們將自己和彼此評價為安全型依戀。他們在情感上是可及的、反應靈敏的和參與的。他們還覺得他們可以從彼此那裡獲得滿足他們聯絡的需求。今年發表的一項後續研究發現,兩年後,這些夫妻仍然認為他們的關係是安全和充滿愛的。

這些研究表明,我們在童年早期學到的聯絡模式並非一成不變。我們可以為了變得更好而改變它們。此外,這個過程顯然是值得的。我們的研究還表明,由於 EFT 改善了浪漫關係的質量,它不僅可以減少夫妻之間衝突造成的痛苦,還可以增強雙方伴侶對壓力的抵抗力。例如,在 2013 年的一篇論文中,我們要求 24 對夫婦參與腦成像,並使用了與科恩的握手實驗相同的方法。我們發現,在治療前,握住丈夫的手並不能緩衝女性免受電擊的恐懼或痛苦——但在治療後,它可以。

其他團隊已經證實,EFT 給關係質量帶來的改善可以更廣泛地增強幸福感。在巴爾的摩退伍軍人醫療中心進行的 2017 年試點研究中,研究人員將 15 對夫婦(其中一方伴侶是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退伍軍人)分配到長達 36 周的 EFT。他們發現,治療後雙方伴侶的心理健康狀況都有所改善,退伍軍人報告的疾病症狀也顯著減少。

EFT 賦予人們塑造和保持愛的技能。它展示了新的依戀科學如何作為關係修復和穩定的指南。雖然愛永遠是神奇的,但我們現在可以定義這種情感紐帶的輪廓,並瞭解它的本質。這種知識本身就非同尋常,也是科學為我們提供的追求不僅更長壽,而且更健康、更快樂和更充實的生活的偉大藍圖的一部分。畢竟,我們最好的關係會在困難時期支撐我們。正如據說莫扎特觀察到的那樣,“愛守護著內心免受深淵的侵襲。” 這句話不僅僅是詩意的。  

更多探索

愛的感覺:浪漫關係的革命性新科學。 蘇·約翰遜。 小布朗出版社,2013 年。

舒緩受威脅的大腦:利用情緒聚焦療法的接觸安慰。 蘇珊·M·約翰遜等人。 發表於 PLOS ONE,第 8 卷,第 11 期,文章編號 e79314;2013 年 11 月 20 日。

情緒聚焦夫妻療法兩年後的隨訪結果:關係滿意度和依戀軌跡的調查。 斯蒂芬妮·A·維貝等人。 發表於婚姻與家庭治療雜誌,第 43 卷,第 2 期,第 227-244 頁;2017 年 4 月。

來自我們的檔案

建立依戀。 阿米爾·萊文和蕾切爾·S·F·海勒;2011 年 1 月/2 月。

蘇·約翰遜是一位作家、臨床心理學家、研究員、公眾演說家和情緒聚焦療法的開發者。她還是渥太華大學的榮譽退休教授。2016 年,她獲得了加拿大勳章,這是一項平民榮譽。

更多作者:蘇·約翰遜
SA Mind Vol 28 Issue 4本文最初以“解讀愛的語言”為標題發表於 SA Mind 第 28 卷第 4 期(),第 35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717-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