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動物世界似乎充滿了甜蜜和活力。游泳、飛行和步行動物之間的合作和同情證據已經引起了公眾的想象。在海洋中,石斑魚、瀨魚和鰻魚組成了一個多物種團隊,共同協作,衝出並捕食獵物。在天空中,雜色細尾鷯鶯和輝亭細尾鷯鶯互相識別,形成穩定的夥伴關係,並共同保衛桉樹灌木叢地帶。在雞群中,母雞看到小雞感到輕微不適時,會表現出移情痛苦。黑猩猩會衝上前去安慰打架的失敗者,即使它們自己沒有參與爭吵。在一種終極犧牲行為中,老鼠放棄了巧克力獎勵,去營救在小水池中被迫踩水的同伴。
幾個世紀以來,動物行為學者過分強調了動物之間競爭和暴力的作用。目前對友善和關愛的關注是對長期以來將自然視為“弱肉強食”觀點的必要糾正,正如詩人阿爾弗雷德·丁尼生勳爵所說。然而,即使我們為動物的甜蜜而傾倒,也存在著鐘擺擺動幅度過大並掩蓋部分故事的風險。許多動物開展了旨在針對其他物種內部和物種之間的虛假資訊活動。它們誤導、欺騙和撒謊,進行猖獗的欺騙行為。
欺騙意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非人類動物的欺騙行為被定義為發出虛假訊號,試圖以有利於傳送者的方式改變另一隻動物的行為。墨魚是這種虛假資訊的高手。作為章魚的近親,它們具有快速改變顏色的能力,這要歸功於皮膚中稱為色素細胞的色素細胞。它們的偽裝能力可能會使交配成為一件動盪的事情。2017年,布朗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賈斯汀·艾倫領導的研究小組報告說,他們觀察到一隻雄性普通歐洲墨魚在土耳其愛琴海潛水時接近一隻雌性墨魚。雌性墨魚表現出明顯的漠不關心,移開了。雄性墨魚將自己偽裝在背景中六分鐘,使雌性墨魚似乎沒有意識到它的持續存在。然後,突然,它猛撲過去抓住她,兩隻墨魚頭對頭交配了。
在一種名為哀悼墨魚的澳大利亞物種中,欺騙行為超越了偽裝。當一隻雄性墨魚在左邊的雌性愛人和右邊的雄性競爭者之間遊動時,它會發出兩組包含截然相反資訊的訊號。從它的左側,它發出典型的雄性求偶訊號。然而,在它的右側,它發出典型的雌性訊號。因此,對於它的雄性競爭者來說,這隻求偶者似乎只是另一隻雌性墨魚。絕妙——而且狡猾!
悉尼麥考瑞大學的生物學家卡倫·布朗和他的團隊將哀悼墨魚雄性的雙重訊號稱為“戰術欺騙”,因為它是在深思熟慮後部署的。它發生在特定的環境中(當一隻雄性墨魚在單個競爭對手雄性的存在下向雌性墨魚求愛時)。偽裝、模仿和戰術欺騙是動物欺騙的三種主要型別,類別之間界限模糊,正如墨魚的例子所說明的那樣。當試圖透過偽裝、模仿或其他行為有意誤導時,那就是戰術欺騙。
作為視覺靈長類動物,我們人類可能傾向於識別基於影像誤導的欺騙行為。然而,其他感官也可能被欺騙。一種非常吵鬧的鳥類,叫做叉尾卷尾,是非洲卡拉哈里沙漠的居民,它們在看到捕食者時會發出警報聲。有時,這是誠實的訊號,不僅有利於其他卷尾,也有利於鳥類的鄰居:南部斑紋鶇和狐獴聽到卷尾的叫聲時會潛入安全地帶。但是,其他時候,卷尾會做一些不太誠實的事情,甚至是非常討厭的事情。例如,如果一隻卷尾發現一隻狐獴擁有一件特別誘人的食物,例如一隻肥美的壁虎,這隻鳥可能會發出虛假叫聲——在根本沒有捕食者的情況下。聽到叫聲後,狐獴放下食物並逃到安全地帶。然後,卷尾撿起並吃掉壁虎。現在在加拿大卡皮拉諾大學的動物學家湯姆·P·弗勞爾和他的同事發現,這種型別的食物盜竊行為佔卷尾生物量攝入量的近四分之一。任何增加偷來的美食配額的機會對這些鳥類來說都是合理的進化意義。
然而,卷尾的偽裝癖好並不止於此。誠實的訊號是動物世界的常態。向同一受眾提供的虛假資訊過多,騙局就會敗露,因為欺騙者的社交夥伴很可能會識破。“狼來了”綜合症不僅發生在小孩身上,也發生在其他動物身上。進化相應地塑造了卷尾的鳴叫曲目:根據弗勞爾和他的合作者的說法,這些鳥類至少有51種不同的假警報,它們在重複的食物盜竊嘗試中會改變這些警報。在試圖多次從同一“目標”竊取食物時,卷尾幾乎75%的時間會改變它們的警報叫聲型別,並且在一種驚人的背叛行為中,它們經常發出目標本身特有的警報叫聲。這種聲樂模仿和戰術欺騙的戰略結合使目標保持猜測,對卷尾有利。像墨魚一樣,卷尾也有意欺騙。至少這是假設。這是一個合理的概念,因為在這兩種情況下,虛假訊號的廣播都不是隨意進行的,而是在對動物動態社交世界進行深思熟慮的評估之後才進行的。
鑑於我們自身進化出的有意欺騙的傾向,我們的近親,猴子和猿類,是主要的動物騙子之一,這並不奇怪。埃默裡大學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弗朗斯·德瓦爾回憶起在荷蘭阿納姆動物園,一隻名叫耶倫的黑猩猩只在它的勁敵尼基面前跛行,這種假裝的蹣跚顯然是為了博取同情。對黑猩猩和多種猴子的系統研究表明,當它們想要為自己爭取交配或食物獎勵時,這些靈長類動物會想出創新的方法來分散和誤導社交夥伴。
野外的騙子:普通果蠅(左上)、哀悼墨魚(右上)和叉尾卷尾(下)是已被發現會欺騙的眾多動物中的一部分。 Alongkot Sumritjearapol蓋蒂圖片社(左上);S. Rohrlach蓋蒂圖片社(右上);Trevor Platt蓋蒂圖片社(下)
無意識的投機取巧
但是,動物欺騙的複雜性,甚至可以說是優雅性,並不取決於有意識的意圖。澳大利亞的壯麗蜘蛛在夜間使用一團粘性絲,稱為流星錘來捕獵蛾子。這種名字宏偉的蜘蛛是白色的,身體上有各種各樣的斑紋。這種蜘蛛不是織網來捕捉獵物,而是產生一根末端帶有流星錘的單股絲線,並將絲線甩向附近的蛾子。以下是極其馬基雅維利的部分:流星錘會釋放出一種模仿雌蛾氣味的性資訊素。雄蛾被不可抗拒的氣味所誘惑,飛近並被粘性絲纏住。蜘蛛可能會立即吞食蛾子,也可能會儲存起來以備以後享用。關於蜘蛛的欺騙行為,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策略。相反,進化促進了這種行為,因為它有利於它們的繁殖成功。
同樣的機制也解釋了果蠅的欺騙行為。這些昆蟲對它們的同類相食的傾向並不害羞——幼蟲很容易吞食年長的或受傷的個體。然而,它們很少吞食果蠅卵。瑞士洛桑大學的生態學家蘇妮莎·納拉辛哈和她的團隊發現了原因。事實證明,果蠅母親分泌的一種性資訊素會密封卵,防止洩露洩露氣味,從而掩蓋了它們在微小的同類相食者面前的身份。對於一個不以直接的父母保護而聞名的物種來說,這是一種在眾目睽睽之下偽裝卵子的巧妙方法。
性和繁殖為分享虛假訊號提供了成熟的背景。在鳥類中,杜鵑雌鳥因將其卵產在其他雌鳥的巢中,然後逃離現場而聞名。築巢的母親被愚弄,花費勞力來照顧非親生的後代。這種行為在杜鵑之外廣泛存在。被稱為同種寄生性育雛,意味著物種內部的欺騙行為,即將卵作為寄生蟲部署在巢中,200種鳥類都在這樣做。
在某些動物中,欺騙行為在任何後代產生之前就開始了。雌性棕鱒有時會劇烈顫抖,就好像它們準備產卵一樣,即使它們沒有。在2001年對這種驚人行為的研究中,當時都在瑞典國家漁業委員會工作的埃裡克·彼得森和託比約恩·耶爾維稱之為“假高潮”。作為回應,受騙的雄性會噴射精子,但根本沒有受精。雌性為什麼要花費這種額外的能量?它們可能只是在阻止不受歡迎的雄性。然而,有趣的是,彼得森和耶爾維發現,隨著雌性接近真正產卵的時間,假高潮的頻率會上升。因此,也可能是雌性尋求——並實現——來自多隻雄性的精子釋放,因為這樣做可以增強後代的活力。
家養的騙子
即使在我們自己的家和爐邊,動物也可能會欺騙。狗因其極度的忠誠而受到讚揚,但真實的情況更為複雜。蘇黎世大學的動物行為學家瑪麗安·海伯萊因與家犬合作,安排狗與兩位女性中的一位互動,其中一位女性與它們分享食物(稱她為合作女士),另一位女性未能分享並自己拿走了食物(競爭女士)。然後,狗可以引導這些夥伴到一個喜歡的食物、一個不喜歡的食物或一個沒有食物的位置。在第一天,狗更頻繁地引導合作女士到有首選食物的位置。到了第二天,狗對它們的情況有了更多的瞭解。現在,它們較少引導競爭女士到首選食物的位置,並抑制了在競爭女士面前尋找首選食物的行為。
任何與狗一起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它們不擅長放棄心愛的食物。顯然,這項實驗中的狗希望增加它們以後獲得理想食物的機會——並且知道欺騙自私的競爭女士可能會增加它們的機率。海伯萊因說,也許,它們只是不喜歡一個討厭的人類得到款待的想法。無論它們的動機是什麼,狗的欺騙行為都是戰術性的。
這裡的教訓是什麼?對狗好一點,它們自然也會對你好。更廣泛地說,動物的欺騙行為可能是帶著意識進行的,有時甚至帶著情感的興致。因此,我們可能會在狗或在交配時發出虛假訊號的墨魚以及誤導以竊取食物的鳥類身上看到我們自己的一些影子。然而,跨物種——包括那些在沒有預謀意圖的情況下進行欺騙的動物——相同的個體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誠實地行動,而在其他情況下則會狡猾地行動。那種兩面派的性質對我們來說也可能聽起來很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