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探測器正在環繞巨型小行星灶神星執行,併發回影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揭示這顆巨大的太空岩石,以驚人的細節展示其飽經摧殘和佈滿麻點的表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今天(8月1日)公佈了來自“黎明”號探測器的灶神星新照片,其中包括該探測器首次拍攝到的這顆小行星完整全景檢視,應該有助於天文學家瞭解這顆太空岩石是如何在早期太陽系中形成的,研究人員表示。
“我們無法想象我們所看到的細節以及我們正在看到的過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黎明”號首席研究員克里斯·拉塞爾在釋出會上說。[照片:小行星灶神星和NASA的“黎明”號探測器]
早期的灶神星照片集中展示了這顆太空岩石表面上有趣的特徵,包括晝夜側之間的邊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今天公佈了這些新影像,因為“黎明”號探測器在灶神星上正式開始了為期一年的科學任務。
“黎明”號於7月15日進入環繞灶神星的軌道,開始為期一年的環繞和研究這顆小行星的任務。灶神星是太陽系中最亮的小行星,也是火星和木星之間主小行星帶中第二大天體。這顆太空岩石的直徑約為 330 英里(530 公里)。
“既然我們正在環繞太陽系內部最後一個未探測的世界之一執行,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獨特而迷人的地方,”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黎明”號首席工程師兼任務經理馬克·雷曼在一份宣告中說。
對灶神星的近距離觀測將有助於天文學家瞭解太陽系的早期,以及形成和塑造像地球這樣的岩石行星的過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耗資 4.66 億美元的“黎明”號任務是對大型小行星的首次長期訪問。預計該探測器將拍攝灶神星的詳細照片,從三個不同的軌道近距離研究這顆巨大的岩石。
“我們一直稱灶神星為最小的類地行星,”拉塞爾在一份宣告中說。“最新的影像為我們的期望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它們表明,灶神星表面曾經發生過各種各樣的過程,併為灶神星的行星願望提供了廣泛的證據。”
由於灶神星的體積很大,許多天文學家將其歸類為原行星,稱如果木星的引力沒有在很久以前在小行星帶中造成破壞,它本可以繼續發展成為像地球或火星這樣的岩石行星。
雖然“黎明”號一直在收集一些科學資料,但該任務的密集資訊收集預計將於本月開始。[NASA“黎明”號小行星任務如何運作(資訊圖)]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華盛頓總部行星科學部主任吉姆·格林說:“對灶神星的新觀測結果是對我們太陽系持續探索所揭示的奇蹟的鼓舞人心的提醒。”
在灶神星度過一年後,“黎明”號將離開軌道,前往小行星穀神星,穀神星是主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穀神星的直徑約為 590 英里(950 公里),體積非常大,被認為是矮行星。
預計“黎明”號將於 2015 年 2 月抵達穀神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黎明”號任務預計將傳回穀神星的近距離照片,這將使科學家能夠將其與灶神星進行比較。研究人員表示,與更乾燥、更進化的灶神星不同,穀神星被認為更原始和潮溼,可能蘊藏著水冰。
“黎明”號探測器於 2007 年 9 月發射,此後已行駛超過 17 億英里(27 億公里)。
© 2011 TechMediaNetwork.com。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