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威爾·達納姆
華盛頓,10月14日(路透社)——大約1.25億年前,在西班牙沼澤地形中,恐龍的腳下 scurrying 著一種毛茸茸的、松鼠大小的生物,它有微小的刺蝟狀尖刺、角質的身體盔甲和令人不快的真菌性毛髮感染。
這個勇敢的小傢伙現在為我們提供了有史以來觀察中生代(恐龍時代)哺乳動物的最佳視角。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釋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科學家於週三宣佈,在西班牙昆卡鎮附近發現了儲存異常完好的白堊紀哺乳動物化石,名為 Spinolestes xenarthrosus。
它包括完整的骨骼、細胞層面儲存的毛皮、類似刺蝟的尖刺、稱為真皮鱗甲的角蛋白板狀結構、圓形的外部耳朵、皮膚毛孔,甚至還有肝臟和肺的軟組織。
波恩大學古生物學家托馬斯·馬丁說:“是的,的確,這是中生代儲存最完好的哺乳動物化石。Spinolestes 的發現對我來說非常令人興奮,因為它提供了關於我們認為永遠無法獲得的結構的資訊。”
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羅哲西表示,這個“可愛毛球”為早期哺乳動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Spinolestes 身長約 9-1/2 英寸(24 釐米),包括尾巴,重 1.8-2.5 盎司(50-70 克),是一種陸地動物,能夠偶爾挖掘。它以昆蟲和蠕蟲為食,生活方式類似於刺蝟,生活在與恐龍、鳥類、被稱為翼龍的飛行爬行動物和鱷魚共享的茂密溼地中。
羅哲西說:“它看起來像小老鼠,只是鼻子更尖。”
它的毛髮、尖刺和角質鱗甲(類似於犰狳的鱗甲)被精美地儲存下來,細節直至構成毛乾的微觀鱗片、皮膚中的毛球以及構成尖刺的細絲。
羅哲西補充說:“這種已滅絕的哺乳動物結合了現代哺乳動物所有型別的毛髮和與毛髮相關的結構:長長的保護毛、天鵝絨般的絨毛、尖刺和鱗甲。”
這塊化石比哺乳動物化石中下一個最古老的毛髮微觀結構記錄還要早 6500 萬年。
異常截斷的毛髮表明 Spinolestes 患有真菌感染,即皮膚癬菌病,這在今天的哺乳動物中很常見。
Spinolestes 的意思是“多刺的強盜”,它類似於一種叫做刺毛鼠的非洲齧齒動物,儘管它與任何現存的哺乳動物類群都沒有密切關係。
它是真三尖齒獸類這一原始哺乳動物類群的成員,該類群在 1.7 億年前出現,並在 6600 萬年前與恐龍一起在小行星撞擊後滅絕。
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報道:威爾·達納姆;編輯:穆罕默德·扎爾加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