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樹棲的蜂猴——分泌腐肉毒液以用於惡性領地爭鬥的小型哺乳動物——是地球上最奇異的靈長類動物之一。而且由於它們生活在樹上且是夜行動物,因此非常難以研究。“我曾連續10個晚上外出,但什麼也沒看到,”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保護生物學家瑪麗·布萊爾說。
事實上,布萊爾說,可用的資訊非常少,“每次有人研究蜂猴,他們都會發現新的東西”——甚至是一個新的物種。她指出,靈長類物種的發現尤其罕見,因為該類群往往已被充分研究。在一項新的發表在Genes上的研究中,她和她的同事報告了他們的發現,即倭蜂猴物種實際上是兩個:一種體型較瘦、口鼻較長的物種,主要分佈在越南南部、寮國南部和柬埔寨(保留了Xanthonycticebus pygmaeus的名稱),以及一種毛茸茸的、鼻子圓鈍的物種,分佈在越南北部、寮國北部和中國南部,現在被稱為X. intermedius。
X. intermedius最初由動物學家Dao Van Tien在1960年提出作為一個單獨的物種,但由於標本混淆,他的想法被否定了。然而,其他人繼續懷疑存在兩個不同的物種。例如,在2016年,日本的一位寵物交易商告訴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的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安娜·內卡里斯(Anna Nekaris),她是這項新研究的合著者,倭蜂猴有兩種型別——“醜陋”的和“可愛的”——並且他的顧客更喜歡“可愛的”那種。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研究人員的基因分析最終驗證了這些觀察結果。該團隊沒有在叢林中搜尋野生蜂猴,而是從越南和美國的41個博物館標本中提取了DNA。對這些樣本進行測序表明,北部和南部的倭蜂猴是不同的物種,它們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120萬年前。
今天的蜂猴,儘管有些很可愛,但卻是少數已知的有毒哺乳動物之一;為了戰鬥,它們會舔舐特殊的肘內腺體,獲取有毒的油脂,這些油脂會充滿它們牙齒上的凹槽。倭蜂猴已被列為瀕危物種,而物種分裂揭示了對每個個體種群的更大威脅。“這些物種的分佈範圍比以前小得多,”越南科學技術院的動物學家Truong Nguyen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因此,我們必須做更多的工作來保護它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