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是史上最強

不斷增強的氣候現象可能對美國天氣產生重大影響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2015年8月10日當週海面溫度偏離1981-2010年平均值的程度。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下屬氣候預測中心副主任邁克·哈爾珀特在新聞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預測這次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是自1950年有歷史記錄以來最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之一。”

這到底是好訊息還是壞訊息取決於你身處何地:對於加利福尼亞人來說,頂級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增加了人們對一個高於平均水平的溼潤冬季的希望,這在經歷了四年創紀錄的乾旱之後是迫切需要的。對於同樣深陷乾旱的太平洋西北地區來說,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意味著更乾燥的天氣,儘管這可能仍然比去年有所改善。

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起源於熱帶太平洋的週期性氣候現象,其特徵是盆地中部和東部區域積聚了高於正常水平的溫暖海水。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這些水域一直在穩步升溫。7月份,關鍵區域的溫度比平均水平高出2°F以上,這種偏差僅次於1997-1998年的特大厄爾尼諾現象,那次事件是所有其他厄爾尼諾現象的評判標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哈爾珀特說,這次厄爾尼諾現象有可能在最新更新中被稱為“顯著且正在加強”,可能會使該海域的溫度比正常水平高出3.5°F以上,“這個數值在過去65年中我們只記錄到三次”。1997-1998年以及1982-1983年和1972-1973年的事件都達到了這個閾值。

但是,厄爾尼諾現象不僅僅是關於海洋升溫——對大多數人來說,重要的是這些溫暖的海水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引發的天氣影響。熱帶太平洋地區暖水由西向東的移動導致上方大氣環流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反過來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全球大氣模式發生改變。

對於美國來說,這些影響的產生是由於冬季急流(引導風暴穿過北美洲的氣流)的分裂造成的。急流分裂成南部和北部兩支,前者通常流經南加利福尼亞,後者則向上進入阿拉斯加。

對於南加利福尼亞來說,這意味著冬季降水量高於平均水平的可能性更高。1998年和1983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確實如此,但更高的可能性並不意味著多雨的冬天是百分之百確定的。在其他厄爾尼諾事件中,加利福尼亞州也曾比正常情況更乾燥。

哈爾珀特說:“沒有哪種典型的影響是絕對有保證的。”

儘管如此,對於一個已經遭受四年創紀錄乾旱的州來說,增加的可能性可能是一個受歡迎的訊息,因為它可能開始緩慢地走出降水困境。但它們也可能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例如嚴重的洪水和山體滑坡,就像1998年的事件那樣。

此外,更多降水與厄爾尼諾現象之間的聯絡實際上只適用於南加利福尼亞州,而該州北部地區才是主要水庫所在地,這些水庫由山區積雪補給。沒有人知道冬天是否會帶來健康的降雪來補充這些蓄水量。

其中一部分將取決於冬季氣溫,去年冬天整個西部地區的氣溫異常高,導致降水以降雨而非降雪的形式出現,使各州的積雪量創歷史新低

那些偏高的氣溫——讓冬天感覺更像春天——是持續高壓模式的結果,這種高壓模式也幫助在西海岸附近形成了大片溫暖水域,一些科學家稱之為“blob”。

華盛頓大學的大氣科學家克利夫·馬斯說,厄爾尼諾現象實際上可能會消除高壓模式,從而消除異常炎熱的天氣。他補充說,這種情況似乎已經在發生了。

這對太平洋西北地區冬季可能意味著什麼還不太清楚。厄爾尼諾現象往往會給該地區帶來更溫暖和更乾燥的條件,這使得水資源管理者為又一個低積雪量的乾燥冬季做準備。但如果它消除了近年來持續不斷的天氣模式,它實際上可能會使今年冬天比去年更好,降雪量可能會更多,即使沒有在沒有厄爾尼諾現象的情況下那麼多。

馬斯說:“我實際上期待明年”比今年更好。

哈爾珀特說:“厄爾尼諾現象、blob和冬季天氣的變幻莫測究竟將如何共同影響氣溫、降雨和降雪,這些都是目前還沒有答案的問題。”“我們只是不知道。”

您可能還喜歡: 科學家預測城市應對海灘侵蝕時將遭受損失 “危險日”激增即將來臨 地下沙漠含水層可能蘊藏著缺失的碳 西部持續酷熱,加劇乾旱和火災

本文經氣候中心許可轉載。該文章於2015年8月13日首次發表

Andrea Thompson is an associate editor covering the environment, energy and earth sciences. She has been covering these issues for 16 years. Prior to joining 大眾科學, she was a senior writer covering climate science at Climate Central and a reporter and editor at Live Science, where she primarily covered earth sc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 She has moderated panels, including as part of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dia Zone, and appeared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interviews on major networks. She holds a graduate degree in science,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from New York University, as well as a B.S. and an M.S.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from the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ollow Thompson on Bluesky @andreatweather.bsky.social

More by Andrea Thomps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