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正在大步邁向使其岩石鑽探鑽頭恢復執行的目標。
任務團隊成員表示,10月17日,好奇號自2016年12月以來首次將其鑽頭壓在火星岩石上,這是一項旨在幫助評估一種新的鑽探技術可行性的測試的一部分。
該技術涉及使用好奇號7英尺長(2.1米)的機械臂將伸出的鑽頭推入岩石,而無需兩個穩定支柱的輔助。在舊方法中,穩定器壓在岩石上,一個在縮回的鑽頭的每一側;然後透過“鑽頭進給機構”將鑽頭向前推進。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是進給機構 出現了故障,好奇號自那以後就再也沒有鑽探過岩石。這是一件大事,因為分析從鑽探岩石內部提取的粉末是探測器耗資25億美元任務的核心。此類分析使探測器團隊能夠確定,自2012年8月探測器著陸以來,好奇號一直在探索的火星蓋爾隕石坑可能在遠古時代 存在宜居環境。
在10月17日的測試中,好奇號將伸出的鑽頭壓在火星岩石上,然後施加了一些側向力,並使用車載力感測器測量了一切。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 Douglas Klein 在一份宣告中說:“這是我們第一次在沒有穩定器的情況下將鑽頭直接放置在火星岩石上。”
好奇號重返鑽探工作的首席工程師 Klein 補充說:“這項測試是為了更好地瞭解手臂上的力/扭矩感測器如何提供有關側向力的資訊。”
NASA官員表示,這種知識可能對未來的鑽探工作至關重要:如果側向力過大,鑽頭可能會卡在岩石中。
任務團隊成員表示,在 JPL 的一臺類似好奇號的測試探測器已經成功地使用新的伸出鑽頭技術從鑽探的岩石中採集了樣本。
同樣來自 JPL 的好奇號副專案經理 Steve Lee 說:“在 JPL 的開發工作和測試一直很有希望。” “下一步是評估火星上的力/扭矩感測器。我們在開發進給延伸鑽探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利用了探測器超越原始設計概念的通用功能。雖然仍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可能會使在火星上再次嘗試鑽探變得複雜,但我們對此感到樂觀。”
NASA官員表示,即使一切順利,好奇號也還需要幾個月才能在火星上恢復全面的鑽探作業。
這輛汽車大小的探測器正接近 20 層樓高的維拉·魯賓山脊的頂部,維拉·魯賓山脊是夏普山側翼的地貌,夏普山從蓋爾隕石坑中心升起 3.4 英里(5.5 公里)高。任務團隊成員希望好奇號繼續攀登山麓,沿途在岩石中解讀火星過去環境條件的歷史。
版權所有 2017 SPACE.com,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發布此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