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您生活中感到失控的時刻——從迷路到失業,任何事情都算在內。現在看看此頁頂部的插圖。您看到了什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詹妮弗·惠特森和西北大學的同事亞當·加林斯基於 2008 年進行的一項實驗中,向受試者展示了這樣的場景。他們的研究題為“缺乏控制會增加虛幻的模式感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將“虛幻的模式感知”(我稱之為“模式性”)定義為“在一組隨機或不相關的刺激中識別出連貫且有意義的相互關係……(例如,傾向於感知虛假相關性、看到虛構的人物、形成迷信儀式以及接受陰謀論等等)”,他們的論點是“當個人客觀上無法獲得控制感時,他們會試圖在感知上獲得控制感。”正如惠特森向我解釋心理學時所說,“控制感對我們的福祉至關重要——當我們感到自己處於控制之中時,我們會更清晰地思考並做出更好的決定。缺乏控制是非常令人厭惡的,因此我們會本能地尋找模式以重新獲得控制——即使這些模式是虛幻的。”
惠特森和加林斯基讓受試者坐在電腦螢幕前,告訴一組受試者,他們必須猜測兩張影像中的哪一張體現了電腦選擇的潛在概念。例如,他們可能會看到一個大寫字母 A 和一個小寫字母 t,並帶有顏色、下劃線或被圓形或正方形包圍。然後,受試者會猜測一個潛在的概念,例如“所有大寫字母 A 都是紅色的”。實際上沒有潛在的概念——計算機被程式設計為隨機告訴受試者他們是“正確”還是“不正確”。因此,他們產生了一種缺乏控制的感覺。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另一組沒有收到隨機反饋,因此感覺更有控制感。在實驗的第二部分,向受試者展示了 24 張“雪花”照片,其中一半包含隱藏的影像,例如手、馬、椅子或土星[見右下角的插圖],而另一半隻包含顆粒狀的隨機點。雖然幾乎每個人都看到了隱藏的人物,但缺乏控制組的受試者在沒有嵌入影像的照片中看到了更多的人物。
在另一項實驗中,惠特森和加林斯基讓受試者生動地回憶起他們完全控制或缺乏控制情況的經歷。然後,受試者閱讀了一些情景,其中角色的成功或失敗之前發生了一些不相關且迷信的行為,例如在想要批准想法的會議之前跺腳。然後,詢問受試者他們是否認為角色的行為與結果有關。那些回憶起自己缺乏控制經歷的受試者,比那些回憶起自己感到有控制經歷的受試者,感知到兩個不相關事件之間存在顯著更大的聯絡。有趣的是,閱讀了一個員工未能獲得晉升的故事的低控制組受試者傾向於認為幕後陰謀是原因。
在他們的最後一個實驗中,惠特森和加林斯基在兩組受試者中製造了一種缺乏控制感,然後要求一組受試者思考並肯定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價值觀——這是一種經過驗證的減少習得性無助的技術。然後,研究人員展示了相同的雪花照片,發現那些缺乏控制但沒有機會進行自我肯定的受試者,比那些處於自我肯定狀態的受試者看到了更多不存在的模式。
1976 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艾倫·J·蘭格和朱迪思·羅丁(現任洛克菲勒基金會主席)在新英格蘭一家療養院進行了一項研究,其中居民被給予植物,但只有一部分人有機會給植物澆水。那些負責給植物澆水的居民比其他人活得更長更健康,甚至比那些植物由工作人員澆水的居民還要長壽。控制感對身心健康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也許這就是伏爾泰在《老實人》結尾所表達的,在主人公對潘格洛斯博士宣稱“所有事件都聯絡在這個最美好的世界中”的反駁中所說的:“‘說得好,’”老實人回答道,“‘但我們必須耕耘我們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