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的許多人都熟悉眾籌:透過網際網路上的眾多平臺之一向人們及其專案捐款。在疫情期間,人們以前所未有的數量透過眾籌尋求幫助,使這種行為看起來像是美國社會安全網的一部分。
其中一些眾籌活動確實具有變革性。Brandon Stanton——熱門“紐約人”專案的發起人——為在襲擊中失明的年輕人 Kasson 發起了一項 GoFundMe 眾籌活動。自 2021 年底以來,Kasson 的活動已從近 23,000 名捐助者那裡籌集了超過 675,000 美元。與此形成對比的是 Jim(化名以保護其隱私)的故事,他沒有得到如此的曝光機會。作為一位殘疾兒子的單身父親,Jim 寫道,在他自己遭遇醫療危機後,他需要幫助“以保住我們的家”。Jim 請求 2,000 美元以避免被驅逐。他沒有收到一筆捐款。
儘管像 Kasson 這樣的故事更為人所知,但我們對這種新型慈善形式的研究令人沮喪地揭示,許多眾籌活動最終都像 Jim 的一樣。GoFundMe 和類似平臺在解決大多數使用者的財務問題方面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技術手段不太可能改變這些動態,因為它們不太可能抵消根深蒂固的收入不平等、社交網路差異和社會媒體動態的影響。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我們發現,十分之九的眾籌活動未能達到其財務目標,而中位數的活動僅籌集到幾千美元。2020 年,三分之一的醫療眾籌活動根本沒有收到捐款。與此同時,網站上許多型別的頂級活動可以籌集數百萬美元,來自數千名捐助者。
而且,眾籌似乎最適合那些在社交媒體上擁有大量粉絲的人。例如,Kasson 的故事本身就很有吸引力,但他的活動從 Stanton 廣泛的社交媒體網路中獲益匪淺。
我們還了解到,在一次有價值的眾籌活動能夠收到捐款之前,它必須首先獲得捐助者的關注,通常是透過在 Facebook、Instagram 或 Twitter 等社交媒體平臺上釋出帖子。人們根本沒有能力對大量可用內容進行優先順序排序,因此這些平臺為我們做出選擇,透過其演算法突出顯示有限的線上內容,這些內容基於諸如受歡迎程度、內容建立時間、地理或社交鄰近性、廣告商付費內容或與我們興趣的契合度等因素。
在這種所謂的注意力經濟中,我們可能會因看到的內容量而感到不知所措,但常常沒有意識到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平臺上極小、高度精選的資訊片段。這意味著只有少數眾籌活動能夠接觸到大量受眾,而且受眾更有可能看到已經成功的活動。
眾籌對於那些擁有高收入朋友圈的人來說,可能效果還不錯。人們傾向於與那些在經濟、教育和文化方面與自己相似的人建立社會聯絡;社會科學家稱之為“同質性”。我們最近發現,在美國,中位數收入排在前 20% 的縣發起的眾籌活動,其收入是中位數收入排在後 20% 的縣發起的活動的收入的兩倍多。當涉及到眾籌時,社交網路會放大收入不平等。
這些影響不是慷慨程度差異的結果,而是收入和資源差異的結果。事實上,研究經常發現,收入最低的美國人是最慷慨的。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在向眾籌活動捐款的人中,近 40% 的家庭收入低於 60,000 美元;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在捐款時沒有工作。但是,在沒有可觀收入來源的情況下,這些捐款通常數額較小,並且分散在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之間。
GoFundMe 本身也明白,它無法充分解決其網站上充斥的未滿足的基本需求。2021 年 2 月,其執行長 Tim Cadogan 懇求國會透過進一步的疫情援助,並辯稱“我們無法替你們做你們的工作”。然而,即使美國有許多人繼續面臨經濟困難,新冠疫情支援計劃也已基本結束。除非立法者決定延長和擴大類似於非常成功的兒童稅收抵免的基本支援計劃,否則人們將繼續在網上尋求幫助,而線上幫助的成功案例很少,而不平等現象往往會被放大而不是改善。
線上參與討論 訪問《大眾科學》的 Facebook 和 Twitter,或致信編輯:editors@scia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