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最令人震驚的考古發現之一可以說是在中國第一位皇帝陵墓旁埋葬的真人大小的兵馬俑軍陣。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弄清楚了8000名兵馬俑戰士的弩的青銅扳機是如何製造的。
根據《Antiquity》雜誌三月刊上詳述的一項新研究,工匠團隊以小組形式分批生產青銅部件,用於古代秦始皇陵墓。
為來世準備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觀點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歷史文獻表明,秦始皇公元前246年登基後不久,就開始在今天的中國西安附近修建他的陵墓。當陵墓在1970年代首次出土時,它揭示了數千個栩栩如生的兵馬俑雕像,包括工匠、音樂家、官員、馬匹和士兵。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李秀臻(Xiuzhen Janice Li)說,這項史詩般的工程徵用了70萬勞工,其中許多是罪犯或欠帝國債務的人。李秀臻是一位考古學家,在進行這項新工作時在倫敦大學學院工作,現在在中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工作。[圖片:古代中國武士守護秘密陵墓]
這項大規模工程有一個重要的目標:確保皇帝在來世的軍事力量和資源。
作為這項龐大工程的一部分,工匠們雕刻了大約8000名色彩鮮豔的戰士——很可能以真人為原型——這些戰士身穿石制盔甲,並“揮舞”著長矛、劍和弩。
但尚不清楚這些古代武器是如何製造的。李告訴Live Science,弩是由木頭或竹子製成的,早已腐爛,只剩下弓的尖端和扳機。
小型作坊
為了更多地瞭解這座巨大的寶藏是如何建造的,李和她的同事們目視檢查並測量了陵墓中出土的約216個五部分組成的弩機扳機。
研究人員說,金屬部件上缺乏磨損表明這些武器從未在實際戰鬥中使用過,而是專門為陵墓建造的。
此外,該團隊還分析了扳機在陵墓中發現的位置,以及部件的尺寸和形狀的變化。
這些部件大多是統一的,表明相互鎖定的扳機部件是在相同或幾乎相同的模具中製造的,並且是小批次生產的。每批扳機部件很可能在由主管領導的小單元或作坊中組裝。這種模式與一些考古學家認為可能使用的“流水線”假設形成對比。
社會的縮影
倫敦大學學院的考古學家、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馬科斯·馬丁農-託雷斯(Marcos Martinón-Torres)說,這種組織成小型作坊的形式類似於皇帝在古代中國強加給社會其他部分的結構。
馬丁農-託雷斯在給Live Science的電子郵件中寫道:“他廢除了任何血統繼承的特權,並將人口分成小組,這些小組對他們遵守帝國法律負有集體責任。”“例如,如果這些小組中的某個人犯了罪,他們所有人都要承擔責任,除非他們舉報罪犯並允許他們受到懲罰。”
馬丁農-託雷斯說,作坊中使用的製造技術也可能被秦始皇的真正軍隊的武器製造者使用,但這只是推測。
他說:“我們為陵墓中的武器製造提出的蜂窩式作坊模型也將為移動中的軍隊提供有用的靈活性。”
版權所有 2014 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出版、廣播、改寫或再分發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