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求偶可能致命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廣撒網可能致命,至少對蟋蟀而言是這樣。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表明,營養充足的花花公子蟋蟀花費大量能量用於交配鳴叫以求偶雌性伴侶,因此它們比營養不良的雄性蟋蟀死得更早。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 John Hunt 和他的同事觀察了兩組田野蟋蟀。一組食用限制性的低蛋白飲食,而另一組則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研究人員監測了這些生物的大小、交配行為以及它們的壽命。對於雌性蟋蟀來說,那些餵食高蛋白飲食的蟋蟀比那些蛋白質匱乏的蟋蟀壽命更長。然而,這種模式不適用於雄性蟋蟀。相反,營養充足的雄性蟋蟀利用他們額外的能量,在成年早期透過更廣泛的鳴叫來吸引雌性伴侶,並因此經歷了壽命縮短。“他們為了給雌性蟋蟀留下深刻印象而筋疲力盡,”該研究的合著者 Luc F. Bussiere 說,他也在新南威爾士大學工作。

這些發現表明,動物王國中最佳的繁殖策略並不總是與長壽相一致。更重要的是,長壽的雄性不一定是那些狀況最佳的雄性,這表明壽命並不總是衡量雄性質量的可靠指標。“在許多物種中,持續延長壽命的一件事是限制飲食,”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合著者 Rob Brooks 評論道。“現在我們對這在雄性蟋蟀中是如何發生的有更多瞭解——透過抑制性廣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