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體質人類學研究表明,人類進化譜系從未經歷過指關節行走的階段。 儘管如此,我們肯定進入了,並且尚未退出,掰手指的階段。 我會用完手指(包括腳趾上的手指)來計算有多少音樂家在不先用指關節彈奏類似木琴的即興重複段的情況下,連一個簡單的音階都不敢演奏。 但儘管這種做法很流行,但大多數已知的掰手指者可能都被某些專家告知——他們的建議很可能以“我不是醫生,但是……”開頭——這種行為會導致關節炎。
一位醫學博士在一項於 1998 年發表在《關節炎與風溼病》雜誌上的題為“掰手指會導致手指關節炎嗎?”的研究中,令人信服地駁斥了這種業餘論點。 唯一作者唐納德·昂格爾的作品在 10 月初再次成為新聞,當時他被授予今年的搞笑諾貝爾醫學獎。
對於不熟悉搞笑諾貝爾獎的人來說,它是由不可能的研究組織在真正的諾貝爾獎前夕頒發的,旨在表彰“首先讓人發笑,然後讓人思考的成就”。 在昂格爾的案例中,我思考了他的方案是否可能證明他患有強迫症。 從他的出版物中可以看出:“50 年來,作者每天至少掰兩次左手的指關節,將右手的指關節作為對照。 因此,左手的指關節至少被掰了 36,500 次,而右手的指關節則很少且自發地被掰。”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昂格爾之所以進行這項自我且公正的研究,是因為正如他所寫,“在作者的童年時期,各種著名的權威人士(他的母親、幾位阿姨,以及後來的岳母[私人交流])告知他,掰手指會導致手指關節炎。” 因此,他用半個世紀“來檢驗這一假設的準確性”,在此期間,他可以巧妙地告訴任何不請自來的建議者,結果尚未出來。
最終,經過五十年,昂格爾分析了他的資料集:“兩隻手都沒有關節炎,兩隻手之間也沒有明顯的差異。” 他得出結論,“掰手指與隨後手指關節炎的發展之間沒有明顯的關係。” 至於這位醫生本人是否有點古怪的證據可能是,他從加利福尼亞州的家一路前往哈佛大學親自領取了他的搞笑諾貝爾獎。
實際上,之前已經有人對這種現象進行了其他學術研究。 為了回應昂格爾的論文,醫學博士羅伯特·斯威齊致函該雜誌報告說,他自己在 1975 年進行的研究——由當時 12 歲的兒子共同撰寫,顯然是為了讓孩子的祖母停止對掰手指的抱怨——也發現沒有掰手指會導致關節炎的案例。 斯威齊進一步諮詢了蘭德公司統計學家約翰·亞當斯,他指出“看來 [昂格爾] 研究不是盲法的。 只有當研究人員不知道左右時,才有可能進行盲法。 這不太可能,因為研究表明,只有 31% 的初級保健醫生不知道左右。”
掰手指的爭論讓我想起,斯坦福大學骨骼發育專家大衛·金斯利幾年前也被捲入了這個領域,當時他兒子的四年級班級問他掰手指對你是否有害。 他向他們提出了尋找答案的方法的挑戰,同時他查閱了醫學文獻。“一個孩子說我們可以把房間分成兩半,”他回憶道,“我們中的一些人可以經常掰手指,而另一些人則不能,我們可以看看我們是否最終會患上關節炎——一項干預實驗。 我說這是一個好主意。 唯一的問題是可能需要 20 年。” 甚至 50 年。
“然後一位嶄露頭角的流行病學家說你可以去養老院,”金斯利繼續說道,“並詢問每個人他們是否掰手指,然後看看他們是否患有關節炎。 而這正是我能夠找到的那種研究。” 事實上,確實存在兩項這樣的研究,一項是斯威齊使用 28 名療養院居民進行的研究,另一項是 1990 年對 300 名門診病人進行的論文。 兩者都沒有發現掰手指者中關節炎發病率增加。 因此,昂格爾可能可以提前停止他的研究。 儘管如此,他值得稱讚。
注意:本文最初的標題為“裂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