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創造力有什麼關係?答案可能是“關係很大”。幾十年來,試圖理解創造性想象力根源的心理學家一直在研究兩種文化如何影響藝術和創造性努力。個人主義(有時被稱為“牛仔”)文化鼓勵人們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即使這樣做會損害群體的整體利益。集體主義文化建立在人際關係和對他人的義務之上,經常為了他人的需求而犧牲個人願望。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個人主義具有創造性優勢。邏輯認為,個人主義者抵制社會習俗,而這種抵制支援創新。例如,在世界各地,個人主義文化比集體主義文化擁有更多的發明專利。即使我們只比較財富相似的國家,這種優勢仍然存在。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這些關於文化和創造力的觀點可能存在偏差。集體主義文化中的人們在一種特定的創造性思維方面實際上做得更好,這可能與他們祖先耕種的作物有關。
這項新研究來自對中國不同地區社群的比較。雖然作為一個國家,中國在文化集體主義的衡量標準上得分很高,但其 14 億人口不僅僅是一種單一文化。正如我自己的研究探討的那樣,中國境記憶體在著獨特的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社群。例如,長江以北地區的人們往往更個人主義,而長江沿線及以南地區的人們通常更相互依賴。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發表於《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考慮了這兩個群體,對創新進行了調查。雖然創造力眾所周知難以衡量,但他們使用了一種由心理學家建立的繪畫測試。研究小組給孩子們一張紙,上面只印有一些基本元素:這裡有一些點,那裡有一些彎曲線條,以及一個暗示繪畫框架的矩形。孩子們有 15 分鐘的時間來畫他們想畫的東西。
孩子們可以透過以將彎曲線條和直線連線成原創但統一影像的方式塗鴉來獲得“適應性創造力”分數。那些包含跳出框框的細節的孩子可以獲得“突破性創造力”的分數。中國的研究人員對來自長江南北的 683 名中學生進行了測試。孩子們在整體創造力方面沒有差異。換句話說,來自個人主義社群的年輕人在這項任務中並沒有優勢。事實上,當分解為各個組成部分時,來自集體主義地區的學生在適應性創造力方面得分更高。來自個人主義地區的中學生在突破性創造力方面得分更高。
對成年人的研究表明,突破性創造力支援那些徹底變革一個領域的創新。與這種觀點一致的是,在突破性創造力方面得分較高的孩子居住在中國北方更個人主義的地區,這些地區擁有更多的發明專利。相比之下,當人們改進現有技術和方法,開發基於現有成果的下一代解決方案時,適應性創造力就發揮作用了。這種差異可能解釋了為什麼中國的製造業大部分是透過漸進式改進發展起來的,並且在南方的集體主義地區蓬勃發展。
這項新研究還表明,一種文化的歷史很重要。在長江沿線及以南地區,人們世世代代種植水稻。在北方,他們種植小麥。水稻種植的工作量要大得多。觀察中國、馬來西亞和西非傳統農業的人類學家發現,稻農在田間工作的時間大約是麥農的兩倍。這種差異導致稻農建立了集體勞動交換系統:“這周你幫我,下週我幫你。”此外,小麥種植者可以依靠雨水,而稻農則需要共享灌溉系統。
結果是,水稻和小麥種植將中國南方和北方置於不同的文化道路上,併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可以肯定地說,在創造力研究中,很少有(如果有的話)中學生自己種過水稻或小麥。然而,他們在紙上畫的許多東西與他們祖先的農業遺產有關。
這些發現還警告人們不要文化沙文主義。關於“集體主義東方和個人主義西方”的刻板印象妨礙了對創新的真正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