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糞本身滋生抗生素耐藥性

即使是未使用藥物的奶牛的糞便也會助長抗生素耐藥性細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當抗生素首次問世時,農民們曾濫用抗生素——在雞飼料中滴入鏈黴素以促進生長,並給豬餵食低劑量的抗生素以使其長肥。現在科學家們知道,在牲畜中過度使用抗生素會滋生對抗人類健康有害的耐藥細菌。在關於應實施何種限制的辯論中,弄清耐藥細菌如何進化並傳播給人類仍然是人們密切關注的領域。

喬·漢德爾斯曼正在追蹤這樣一條途徑,正如她所說,這條途徑從“農場到餐桌”。漢德爾斯曼是一位微生物學家,現在是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科學副主任,她研究了奶牛,奶牛經常接受抗生素治療,併產生糞便,農民將其用作農作物肥料。除了養分外,這種氣味濃郁的肥料可能還含有耐藥細菌——這是一個問題,因為微生物可能會接觸到隨後運往超市,有時會被生吃的植物。

為了弄清這些耐藥細菌是如何產生的,漢德爾斯曼和她在耶魯大學的同事於 2013 年將康涅狄格州附近農場的糞便新增到高畦土壤中。在這種情況下,糞便特別來自未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奶牛。研究人員意外地發現,與合成氮基肥料相比,當土壤細菌與糞便一起生長時,攜帶耐藥基因的土壤細菌變得更加豐富——即使奶牛未使用藥物。該團隊於 10 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之前的研究發現,使用抗生素治療的豬的糞便中含有耐藥細菌,包括大腸桿菌,但牛糞的結果表明,除了抗生素的使用外,還有更多因素促進耐藥性。糞便本身可能鼓勵天然耐藥細菌增殖。

然而,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微生物學家蘭斯·普萊斯(未參與這項研究)指出,這些發現不應給人一種耐藥性無處不在的印象。他表示,廣泛的耐藥性並非不可避免。“我們可以控制這種情況。有非常明確的證據表明,當我們關閉抗生素龍頭時,我們會降低耐藥細菌的數量。”

在農場到餐桌的議程中,接下來,漢德爾斯曼將測試在牛糞處理過的土壤中生長的蘿蔔是否能夠透過其維管系統吸收細菌中的耐藥基因。“它們像我們一樣有血管,”她說。“我們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它們正在吸收細菌,但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