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疫苗問世以來,就一直存在關於疫苗的虛假資訊——而且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資訊經常集中在生育能力上。COVID疫苗也不例外。虛假宣告聲稱疫苗接種會誘導免疫系統攻擊胎盤,甚至在疫苗上市之前就已流傳。推翻這些說法的資料剛一公佈,其他謠言就又冒了出來。儘管有大量證據表明COVID疫苗接種不會損害生育能力,但這些毫無根據的謠言是年輕人對疫苗猶豫的主要主要來源。
當人們在2021年初開始報告接種COVID疫苗後月經發生變化時,很容易將這些說法視為更多關於疫苗和生育能力的虛假資訊而置之不理。但作為一名研究月經週期的免疫學家,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調查。成千上萬的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報告某件事,與廣泛傳播的孤立的虛假資訊之間存在差異。而且關於月經變化的說法是合理的。早有先例:早在1913年的醫學文獻中就可以找到關於疫苗接種與月經週期變化相關的報告,甚至還有1549年的報告稱,接種天花疫苗可能會引起意外的陰道出血。
科學家們已經提出了潛在的機制來解釋免疫刺激如何改變月經的時間或流量。但是月經週期自然會有所不同,那麼我們如何才能確定人們不會將本應發生的改變歸因於疫苗接種呢?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找出真相非常重要。
臨床試驗為衡量常見事件(如月經變化)的背景水平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因為它們包括未經治療的對照組。在COVID疫苗試驗中,疫苗組的事件發生率可以與對照組的事件發生率進行比較,其差異可以讓我們瞭解這些事件作為疫苗接種結果的常見程度。但是,COVID疫苗試驗中來月經的參與者沒有被問及她們的月經情況,因此收集此資訊的機會就錯失了。我和其他科學家發現自己正在努力追趕,試圖透過傾聽人們的經歷並讓他們為我們的研究提供資訊來收集可靠的資料。
這項研究出人意料地具有爭議性。一方面,一些科學家和醫生認為不值得聽取個人軼事;他們當然認為,人們顯然是將月經週期的自然變化歸因於COVID疫苗接種。與此同時,一些報告月經變化的人也認為不值得進行研究:難道他們告訴我他們注意到變化還不夠嗎?
這些對立觀點之間的緊張關係激勵了我。我知道我們可以認真對待這些報告並進行調查,同時認識到需要採用正式的方法來解釋人類將因果關係歸咎於事物(有時根本不存在因果關係)的傾向。
設計區分疫苗接種引起的月經變化和本應發生的月經變化的方法是一項挑戰,但是透過分析現有資料集,我們已經能夠取得快速進展。結果很明確:COVID疫苗接種會導致月經發生變化,但與自然變化相比,這些變化很小且很快就會消失。
最明確的發現來自月經週期跟蹤應用程式。透過即時收集資料,這些應用程式減少了參與者事後錯誤回憶自己的經歷或那些注意到週期發生變化的人更有動力報告它從而誇大任何影響而導致的不準確性。三項使用應用資料的研究發現,在一個月經週期內接種一劑疫苗會將隨後的月經推遲大約半天,而在同一週期內接種兩劑疫苗會將下一次月經推遲大約三天。重要的是,即使在一個月經週期內接種兩劑疫苗,月經的時間也會在兩個週期內恢復正常。另一項研究發現,大約4%的人因疫苗接種而經歷經期量比平時多的情況,但同樣,這種情況會在下一個週期恢復正常。
因此,COVID疫苗接種可能會導致月經週期發生暫時性變化。但是,這是如何發生的呢?人們同樣有可能報告所有型別的COVID疫苗都會引起變化,這表明這種影響是免疫反應而不是任何特定疫苗配方的結果。稱為細胞因子的免疫分子在疫苗接種後不久釋放,可能會暫時影響月經激素。為了支援這一假設,服用維持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複方激素避孕藥的人較少可能報告疫苗接種後月經發生變化。在週期的前半段(對激素波動更敏感)接種疫苗也更可能導致月經延遲。
疫苗接種如何可能導致經期量增加尚不清楚。一種假設是,這可能是透過影響子宮內膜中幫助介導組織修復的免疫細胞而發生的;老年人(其組織修復可能效果較差)更可能在疫苗接種後經歷經期量比平時多的情況。儘管這些發現是初步的,但它們表明,對週期長度的影響可能是由卵巢激素介導的,而對經血量的影響可能是由子宮內膜修復介導的。
最終,我們現在的情況是,擔心月經變化的人們掌握了做出關於COVID疫苗接種的知情決定所需的知識。在進行這項研究時,我接受了第二次和加強劑疫苗接種,而我自己的月經週期發生微小、暫時性變化的可能性當然不會阻止我接種疫苗。但是,仍然有許多方面需要探索;我們需要更好地瞭解COVID本身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月經週期,特別是考慮到有報告稱,感染的影響——與疫苗接種的影響不同——可能並不總是短暫的。
我們可以從研究COVID疫苗接種如何影響月經的經驗中吸取一些教訓。女性生殖健康常常被忽視和資金不足。而未能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會意外地影響醫療保健的其他方面,例如導致疫苗猶豫。傾聽人們的經歷和擔憂可以讓我們做出更好的科學研究;它可以為我們的研究問題提供資訊,併為我們所有人提供更好的工具來做出知情的決定。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