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安全有效——研究報告

隨著更多冠狀病毒疫苗的推出,研究人員正在瞭解副作用的程度和性質

A healthcare worker administers a dose of the Pfizer-BioNTech Covid-19 vaccine.

2021年2月11日星期四,在美國內華達州亨德森市太陽城聖歌社群中心疫苗接種點,一名醫護人員正在 administering 一劑輝瑞-BioNTech Covid-19 疫苗。

隨著世界各地的人們接種 COVID-19 疫苗,關於暫時性副作用(如頭痛和發燒)的報告紛至沓來。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預期的——迄今為止授權疫苗的臨床試驗資料表明了這一點。 但是,現在有數百萬人接種了疫苗,與早期研究中招募的數千人相比,一些罕見的過敏反應報告正在浮出水面,並且關於是否有任何死亡與注射有關的問題也隨之出現。

毫無疑問,目前的疫苗是有效且安全的。 研究人員表示,接種 COVID-19 疫苗引發嚴重反應的風險,遠低於疫苗提供的對抗致命冠狀病毒的保護。《自然》 雜誌關注科學家們正在瞭解的副作用的頻率和性質,因為大量人群透過智慧手機應用程式等安全監測系統向醫生報告他們的反應。

有多少人經歷了 COVID-19 疫苗的常見副作用?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對於兩種可用的信使 RNA (mRNA) 疫苗——一種由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 Moderna 製造,另一種由紐約市的輝瑞和德國美因茨的 BioNTech 合作開發——很大一部分人會出現非嚴重反應,例如注射部位疼痛、頭痛和疲勞。 這些疫苗傳遞編碼冠狀病毒蛋白質的 RNA 片段,身體會對此產生反應。

根據美國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 (VAERS) 的資料,每百萬劑 mRNA 疫苗中,約有 372 劑會導致非嚴重反應報告。 這個數字低於臨床試驗資料的預期,後者表明至少 80% 的人會經歷注射部位疼痛。 執行試驗的研究人員密切監測患者並記錄每次反應。 與此同時,VAERS 依賴醫護人員和接種疫苗的個人自行報告副作用。

到目前為止,對 mRNA 疫苗的反應是相似的。 這些疫苗以兩劑方案給藥:第一針引發免疫反應,第二針是“加強劑”,可增強身體對抗冠狀病毒的能力。 對於輝瑞-BioNTech 疫苗,它比 Moderna 疫苗使用時間更長,因此產生了更多資料,副作用隨著第二劑的增加而增加。

在英國,已分發了 300 萬劑由牛津大學和製藥公司阿斯利康開發的另一種疫苗。 這種疫苗也需要兩劑方案,其中包含滅活的引起感冒的腺病毒,其中包含用於製造冠狀病毒蛋白質的遺傳指令以觸發免疫力。 根據英國安全監測系統 黃牌計劃,每百萬劑疫苗中約有 4,000 劑會導致不良反應。 同樣,臨床試驗資料表明,更高的頻率更準確:根據提交給歐洲藥品管理局 (EMA) 的資料,約 50% 的參與者出現注射部位疼痛、頭痛或疲勞。

很少有人接種第二劑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因為 英國使用了其供應 為儘可能多的人接種第一劑,但提交給 EMA 的臨床試驗資料表明,第二劑的副作用比第一劑引起的副作用更輕。

在世界其他地區推出的疫苗(例如中國的 COVID-19 疫苗)的安全資料更難獲得。 來自俄羅斯基於腺病毒的 Sputnik V 疫苗臨床試驗的初步資料表明,其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流感樣症狀和注射部位反應。

這與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的副作用相比如何?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西雅圖分校的傳染病專家 Helen Chu 說,至少對於 mRNA 疫苗而言,醫生看到的副作用比流感疫苗更多,她指導西雅圖流感研究。 例如,在輝瑞-BioNTech 疫苗的臨床試驗中,75% 的 參與者報告 出現“全身反應”,例如頭痛、發燒或發冷。 在普通流感疫苗 Flubok Quadravalent 的臨床試驗中,約 34% 的 18-49 歲參與者出現全身反應。 在至少 50 歲的研究參與者中,副作用甚至更少見。

Chu 說,mRNA COVID-19 疫苗產生特別強的免疫反應,增加了副作用的風險,儘管這也意味著疫苗正在起作用。 她指出,她的第二劑輝瑞-BioNTech 疫苗使她生病。“我接種了疫苗,6 小時後,我發冷、高燒、肌肉痠痛,然後我臥床 24 小時,”她說。 “然後在 36 小時後,一切都完全結束了,我又恢復了正常。” 但 Chu 寧願因疫苗而暫時生病,也不願應對 COVID-19,“一種可能致命的疾病,可能會殺死我”,她說。

調查是否已將任何死亡與 COVID-19 疫苗聯絡起來?

儘管有些人質疑疫苗是否導致了死亡,但尚無死亡事件直接歸因於 COVID-19 注射。 在挪威 33 名老年護理院居民在接種輝瑞-BioNTech 疫苗後 6 天內死亡後,挪威藥品管理局和 世界衛生組織 的調查都得出結論,這些死亡事件與該年齡段的正常死亡率一致,並且該疫苗對老年人仍然安全。 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 報告了 27 例死亡,但這些死亡事件中也沒有任何一起直接與 COVID-19 疫苗有關。

專門驗證循證健康主張的作家兼科學家 Hilda Bastian 說,將死亡明確地與疫苗本身聯絡起來“極其困難”。 這部分是因為迄今為止報告的死亡事件發生在注射後數天或數週,因此很難排除其他情況。 另一個原因是,目前,臨床醫生主要優先為患有基礎健康狀況的老年人群接種疫苗。 根據 英國美國 的報告,大多數接種疫苗後死亡的人都屬於這個群體。

研究人員對疫苗的罕見但嚴重的過敏反應瞭解多少?

根據 VAERS 資料,Moderna 疫苗每百萬劑給藥約引起 3 次過敏性休克反應,而輝瑞-BioNTech 疫苗每百萬劑給藥引起 5 次反應。 這比大多數其他疫苗(包括每年接種的流感疫苗)的發生率更高,後者每百萬劑給藥僅引發一次過敏性休克。 對於牛津-阿斯利康疫苗,迄今為止總共確認了 30 例過敏性休克病例,在略多於 300 萬劑的給藥劑量中。 疫苗專家預計,隨著更多疫苗的接種,這些比率可能會發生變化。

儘管有些人需要住院治療,但所有人都已完全康復。 公共衛生官員建議對任何疫苗成分有過敏史的人不要接種 COVID-19 疫苗。

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兒童醫院的疫苗和傳染病專家 Paul Offit 說,與 COVID-19 不同,如果及時發現過敏性休克,可以使用腎上腺素等藥物治療,他參加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諮詢委員會會議,該會議促使該機構授權了兩種 mRNA 疫苗。 “我希望 SARS-CoV-2 可以立即用一針腎上腺素治療!” 他說。

大多數經歷過敏性休克的人之前對其他物質發生過反應: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資料,約 80% 對輝瑞-BioNTech 疫苗產生反應的人和 86% 對 Moderna 疫苗產生反應的人有 аллергии 史。

過敏性休克的具體原因仍然未知,但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透過電子郵件告訴《自然》 雜誌,該機構已設計了一項臨床試驗來確定潛在機制,但未具體說明試驗何時開始。

可能是什麼導致了過敏反應?

一些研究人員一直關注聚乙二醇 (PEG),認為它是 mRNA 疫苗中引起過敏性休克的物質。 Moderna 和輝瑞-BioNTech 疫苗使用空心脂質奈米顆粒來儲存,然後將 mRNA 有效載荷傳遞給細胞。 PEG 與這些顆粒中的脂質相連,在正常情況下,有助於它們避開免疫系統。 儘管與 PEG 相關的分子存在於多種產品中,例如瀉藥和痛風藥,但已知它們會引起過敏反應。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藥物工程師 Samuel Lai 說,對經歷過敏性休克的人進行後續研究可能有助於確定 PEG 是否是罪魁禍首。 Lai 說,如果這些人血液樣本中含有抗 PEG 抗體,這可能是一個指標,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蛋白質在過敏性休克後在血液中停留多長時間。

他不無補充地說,不使用 PEG 的疫苗——例如尚未獲得批准的強生公司疫苗,該疫苗也使用腺病毒來觸發對冠狀病毒的免疫力——可能是為對該聚合物敏感的人接種疫苗的一種方法。

德國耶拿大學的聚合物科學家 Ulrich Schubert 認為,由於 mRNA 疫苗已顯示出如此光明的前景,現在是投資開發不會引起過敏反應的疫苗相容性聚合物的時候了。 在 Schubert 工作的德國研究基金會資助的 PolyTarget 合作研究中心,這些研究已經在進行中。 “如果我們想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準備——這將會到來——我們現在就必須開始,”他說。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21 年 2 月 16 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