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決陸軍工程兵團對哈維颶風造成的洪水損害負責

該判決出臺之際,聯邦資助的陸軍工程兵團正面臨改善防洪措施的壓力

一項聯邦法院的裁決認為,陸軍工程兵團對哈維颶風期間的部分洪水損害負有責任,隨著氣候變化加劇風暴和洪水,這可能導致更多針對該機構的索賠。

週二的判決是今年美國聯邦索賠法院第二次作出不利於陸軍工程兵團、有利於因該機構在其水管理策略下淹沒財產的起訴人的判決。

這兩起案件都源於政府《國家氣候評估》去年警告的那種重大洪水事件,隨著全球氣溫和碳排放量的增加,這種事件正變得越來越普遍。這兩起訴訟都是徵用案件,指控聯邦政府在沒有公平補償的情況下徵用了私人財產。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佛蒙特法學院的環境法教授約翰·埃切維里亞說:“氣候變化將迫使政府在如何管理前所未有的大量水方面做出艱難的選擇。有時,政府將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讓水流向某個地方,而不可避免地會對一些業主造成損害。”

週二的裁決涉及陸軍工程兵團在2017年8月哈維颶風向得克薩斯州沿海地區傾瀉破紀錄的降雨時,決定讓洪水從休斯頓西部郊區的兩個水庫溢位,淹沒鄰近的住宅區。陸軍工程兵團在20世紀40年代建造了這些水庫和U形大壩,以防止休斯頓(現為美國第四大城市)的下游發生洪水。

聯邦政府在辯護中表示,在哈維颶風期間,艾迪克斯和巴克水庫和大壩為下游財產避免了70億美元的損失,稱其為“極其罕見和大型的風暴”。

但聯邦索賠法官查爾斯·萊託說,如果陸軍工程兵團購買更多水庫旁邊的土地,那麼風暴和上游財產的損失都是可預見的,並且可以避免。

萊託寫道:“陸軍工程兵團從一開始就知道,它購買的土地不足以容納水庫中如果發生堤壩設計風暴時所含的水量。它當時就知道,如果發生這樣的風暴,產生的水會超過政府擁有的土地並淹沒私人財產。”

雖然哈維颶風傾瀉了多達60英寸的降雨,造成了約1300億美元的損失,但陸軍工程兵團知道,任何型別的大型風暴都可能淹沒這兩個水庫。

萊託寫道:“陸軍工程兵團很清楚,能夠淹沒政府擁有土地的風暴很可能發生,儘管如此,它仍然打算在沒有合法授權或藉口的情況下佔用有關財產。原告財產的損失是政府建造、修改和運營艾迪克斯和巴克大壩的直接結果。”

在案件的後期階段,將向數百名業主頒發賠償金,如果政府對該判決提出上訴,可能會被推遲。

該判決出臺之際,陸軍工程兵團正面臨來自國會和美國各地受災社群的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其改善防洪措施。隨著密西西比河和密蘇里河的洪水今年淹沒了中西部地區,立法者抱怨陸軍工程兵團沒有將防洪作為優先事項。

在4月份愛荷華州舉行的一次參議院聽證會上,陸軍工程兵團民事和應急行動副指揮官斯科特·斯佩爾蒙少將表示,該機構在管理密蘇里河水庫時平衡了八個優先事項:防洪、航運、水力發電、供水、水質、灌溉、娛樂以及魚類和野生動物。

雖然一些立法者試圖改變陸軍工程兵團的優先事項,但另一些人則專注於為其提供更多資金。

本週眾議院批准的大規模支出法案將陸軍工程兵團2020年的預算設定為高於2019年水平的6.5億美元。

6月頒佈的救災法案向陸軍工程兵團提供了25億美元的緊急資金,用於修復近年來受損的堤壩和其他水管理設施。陸軍工程兵團最近選擇了226個專案,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

曾負責專案規劃和審查的前該機構官員道格拉斯·拉蒙特說,越來越多的洪水正在淹沒陸軍工程兵團幾十年前建造的大壩和堤壩。

拉蒙特說:“我們正在經歷越來越多極端天氣事件,降水量也顯著增加。這些系統很容易被這些事件淹沒。”

3月份,聯邦索賠法官南希·法爾斯通支援了之前一項有利於密蘇里河附近數百名業主的裁決,他們指責陸軍工程兵團對他們在2000年代末和2010年代初遭受的洪水損害負責。

該案件的中心是陸軍工程兵團在2004年決定加強對密蘇里河沿岸瀕危物種的保護,並減少對防洪的努力。政策轉變導致陸軍工程兵團從密蘇里河沿岸的大壩釋放水,淹沒了北達科他州、南達科他州、內布拉斯加州、愛荷華州、堪薩斯州和密蘇里州附近的財產。

業主律師R.丹·布林韋爾昨天說:“法官在休斯頓案件中發現的一些法律立場與我們採取的立場非常一致。”在這兩個案件中,法官都認為陸軍工程兵團本可以預見到其政策會導致業主的財產遭受洪水損害。

雖然陸軍工程兵團今年輸掉了兩起法院判決,但在去年涉及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期間新奧爾良地區洪水損害的案件中勝訴。2018年4月,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認定陸軍工程兵團對大規模財產損失不負責任,推翻了之前的法院裁決。

今年1月,最高法院拒絕審理此案,讓2018年4月的裁決生效。

記者艾瑞爾·威滕伯格做出了貢獻。

經 E&E 新聞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E&E 在www.eenews.net提供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的每日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