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對待:零售診所能幫助減少醫院再入院率嗎?

初步研究結果令人鼓舞,但與醫院的整合是關鍵

美國的醫院再入院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政府資料,大約 20% 的 Medicare 患者在出院後 30 天內再次入院。在加拿大和英國,這個數字僅為 8% 左右。為了降低再入院率,醫院嘗試了各種策略,包括患者諮詢和家庭訪問,但效果參差不齊。管理 Medicare 的部門希望,作為《平價醫療法案》一部分的新財政處罰將促使醫院更積極地解決這個問題。今年,美國近三分之二的醫院將因再入院率過高而受到處罰,並將總共損失 2.8 億美元的 Medicare 報銷款。支付削減計劃從今年的高達 1% 增加到明年的 2%,然後在 2015 年增加到 3%。

醫院再入院問題具有挑戰性,因為其背後的原因複雜且多樣。例如,心力衰竭和肺炎是與醫院再入院相關的最常見診斷之二,但 2009 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多數因這些疾病之一再次入院的患者,其原因似乎與最初的疾病無關,例如損傷或藥物不良反應。同樣,一些研究表明,縮短住院時間可以降低再入院率,而另一些研究則認為,住院時間縮短與再入院率增加有關。

儘管如此,專家們認為,醫院只需確保患者在出院後獲得適當的後續護理,就能在降低再入院率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一些醫院正在與零售診所合作,例如 Walgreen's TakeCare 和 CVS's MinuteClinic。這些診所設有藥房,營業時間靈活,通常不需要預約。此外,許多患者已經光顧這些商店購物,這增加了一種便利因素,這是醫生辦公室或急診中心無法比擬的。研究表明,自 2006 年首次亮相以來,這些診所越來越受歡迎。《健康事務》雜誌去年秋季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2007 年至 2009 年間,零售診所的就診次數增加了四倍。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去年夏天,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開始了一項合作,將其醫院與 11 家 CVS 診所連線起來。改善患者出院後獲得後續護理的機會是主要目標。“許多從醫院出院的患者沒有可以跟進的初級保健醫生,即使他們有,也可能無法立即預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院系統執行長 David Feinberg 說。CVS 在其他城市也有類似的合作關係,包括克利夫蘭和亞特蘭大。

到目前為止,關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合作專案成功的資料僅為傳聞,但 Feinberg 和他的同事對結果非常滿意,他們正在將該計劃擴充套件到另外三家診所。“我只是認為這對便利性來說非常棒,”他說。“這以我認為可能真正有益的方式將我們帶入社群。”

過去在商業診所管理心臟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嘗試並不總是成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 2011 年一項關於八家此類診所的研究發現,沒有一家診所能減少醫院就診或再入院次數。但 RTI International 的醫療保健政策專家、該研究的合著者 Nancy McCall 說,這些診所並未直接與醫院整合。“為了對降低再入院率產生任何影響,這似乎是必要的,”她說。相比之下,與醫院合作的 CVS 診所與醫院的電子健康記錄系統相連,從而實現了兩個團隊之間的協調護理。

一些臨床醫生對零售診所的護理標準可能較低表示擔憂,這些診所往往由執業護士而不是醫生 staffing。然而,RAND Corp. 和匹茲堡大學的雙重任命政策分析師、《健康事務》研究的合著者 Ateev Mehrotra 說,目前的資料表明,診所患者正在接受高質量的護理。

然而,另一個問題可能被證明是診所在大幅降低再入院率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的障礙:Mehrotra 說,儘管零售診所越來越受歡迎,但它們在美國的數量仍然相對較少,這可能會限制其醫院合作關係的範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