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火星可能支援微生物生存的發現,提出了一個誘人的可能性,即生命可能在紅色星球上進化,然後才在地球上紮根。
美國宇航局“好奇號”探測器的新觀測表明,微生物生命 可能在遙遠的過去在火星上存活下來,那時紅色星球是一個更溫暖和潮溼的地方,科學家們在週二(3月12日)宣佈。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火星的宜居視窗究竟在多久以前開啟。但時間可能與地球相當,地球上的生命大約在38億年前首次出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們談論的是30億年前更久遠的時間,我們可能正在觀察一種情況,即在正負幾億年的範圍內,這大約是我們開始看到地球上儲存的最早生命記錄的時間,”好奇號首席科學家、帕薩迪納加州理工學院的約翰·格羅欽格在週二的新聞釋出會上說。[火星生命搜尋(照片時間線)]
“好奇號”團隊的結論是基於探測器對從火星岩石內部收集的物質的研究。上個月,“好奇號”使用其錘擊鑽頭在被稱為“約翰·克萊因”的紅色星球露頭的一部分鑽了2.5英寸(6.4釐米)深——比以往任何火星機器人都要深。
研究人員表示,“好奇號”的分析表明,“約翰·克萊因”區域曾經是一個良性的水環境,例如中性pH值的湖泊。此外,探測器的儀器檢測到了我們所知的生命所需的許多化學成分,包括硫、氮、氫、氧、磷和碳。
任務科學家們並沒有聲稱紅色星球上曾經存在生命。他們沒有發現火星微生物的跡象,這並不奇怪,因為汽車大小的“好奇號”探測器在其科學裝置中沒有攜帶任何生命探測儀器。
但是,“約翰·克萊因”沉積物的古老年代確實為一些有趣的推測打開了大門。如果生命曾在火星上繁榮發展——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假設——它是否比地球上的生命更早出現?如果是這樣,地球生命能否追溯到火星的血統?
畢竟,一些微生物非常頑強,並且在被小行星撞擊從其家園星球炸飛後,可能能夠在行星際旅程中倖存下來。軌道動力學表明,岩石從火星到地球比反方向更容易。
如果未來的任務真的在火星上找到確鑿的生命證據,科學家和普通民眾無疑都會提出這些問題。但就目前而言,“好奇號”將繼續在蓋爾隕石坑著陸點滾動,幫助科學家更多地瞭解紅色星球及其歷史。
美國宇航局火星探測計劃首席科學家邁克爾·梅耶在位於華盛頓的該機構總部表示:“火星已在蓋爾隕石坑的岩石中寫下了它的自傳,而我們才剛剛開始解讀那個故事。”
版權所有 2013 SPACE.com,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授權,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發布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