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會被摧毀嗎?

全球網際網路即將面臨的威脅可能以多種形式出現

關於SOPA和PIPA(擬議的反盜版法案)的激烈爭論,看起來越來越有可能以網際網路自由的勝利告終——但這不會是同類爭論的最後一次。儘管網際網路虛無縹緲,似乎註定會以某種形式存在下去,但專家警告說,它的現狀存在許多威脅,而且很多東西可能會被破壞或丟失。

物理破壞
網際網路是一個龐大的巨獸,可以繞過中斷並自我修復,在物理上已經變得難以被炸彈、火災或自然災害摧毀——至少在國家內部是這樣。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家大衛·克拉克說,它“互聯互通非常豐富”,他在20世紀70年代是網際網路發展的領導者之一。“你必須費很大勁才能找到少數幾個可以嚴重破壞連線的地方。”例如,在9/11事件中,曼哈頓南部主要交換中心的破壞擾亂了當地的服務。但是,大約15分鐘後,當內建協議繞過中斷來路由使用者和資訊時,該中心“恢復”了,服務也得到了恢復。

然而,雖然從本質上說,要在一個國家內部癱瘓連線是不可能的,但克拉克說,一個國家可以阻止另一個國家訪問其在網際網路雲中的份額,這是可以想象的;這可以透過切斷兩國之間傳輸網際網路資料的實際電纜來實現。數千英里的海底光纜將資料從一個大陸傳輸到另一個大陸,只在少數幾十個地方從海洋中升起,從這些樞紐分支連線到數百萬臺計算機。但是,如果有人炸燬其中一個樞紐——例如邁阿密的站點,該站點處理北美和拉丁美洲之間約 90% 的網際網路流量——那麼這兩個地區之間的網際網路連線將受到嚴重阻礙,直到基礎設施得到修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那些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克拉克告訴生命的小秘密(Life's Little Mysteries),這是生命科學的姊妹網站,這種舉動將是“網路戰爭行為”。

內容快取
即使國際連線受到極端破壞,也不會嚴重威脅到網路內容本身的生存。“硬”複製的大部分資料都儲存在非易失性儲存器中,無論是否有電源,它都會保留,無論您是否可以訪問網際網路。此外,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威廉·萊爾表示,他研究網際網路基礎設施行業的經濟學和監管政策,儲存網路內容的企業資料中心——從您的電子郵件到本文的所有內容——都擁有複雜的方法來備份和多樣化地儲存資料,包括簡單地將副本儲存在多個位置。

谷歌甚至儲存了所有維基百科頁面的快取副本;當維基百科在1月18日關閉其頁面的版本以抗議SOPA和PIPA時,這些副本是可訪問的

這種多樣化的儲存計劃可以確保內容本身的安全,但它也提供了一些保護措施,以防止在發生網路戰爭時丟失對任何一個數據副本的訪問許可權。例如,如果伺服器斷電,您可能無法在其主伺服器上訪問某個網站,但您可能會在另一個可訪問的伺服器上找到儲存的內容快取版本。或者,“如果您想要的資料無法從X國的伺服器獲得,您可能可以從Y國的伺服器獲得基本相同的資料,”萊爾說。

網際網路軍備競賽
如此多的線上內容和連線路由的冗餘使得網際網路能夠抵禦物理攻擊,但對其現狀構成更嚴重威脅的是政府監管或審查。在埃及阿拉伯之春起義的早期,胡斯尼·穆巴拉克政府試圖關閉該國的網際網路,以削弱抗議者組織的能力;它透過命令由國家控制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ISP)(它向客戶授予網際網路訪問許可權)切斷服務來實現這一目標。

克拉克當時說:“ISP直接控制著網際網路,因此任何國家發生的事情都取決於該國對這些ISP的控制程度。”“一些國家對ISP的監管要嚴格得多。中國過去曾在各個地區‘關閉’網際網路。”

然而,在去年埃及,許多抗議者找到了啟動連線並繞過關閉的方法,例如使用智慧手機透過蜂窩網路與全球網際網路通訊,並利用私人公司的內聯網連線。“許多抗議者的連線是由允許其訪問其業務網路的工人提供的,”萊爾說。

如果未來美國政府試圖關閉或限制網際網路訪問,類似的解決方法將會出現,而且隨著監管方法變得更加極端,它們也會變得更加複雜——萊爾稱之為“軍備競賽”。“戰爭的工具主要具有防禦性(防火牆、關閉互連、監控、逮捕違反‘法律’的人員),但也可能具有攻擊性(攻擊敵對網站/銷燬內容的病毒、先發制人地逮捕人員等)。”

政府也可以簡單地對網際網路訪問徵稅,或者提供商可以提高價格,從而使大多數人無法承擔。

萊爾補充說,雖然沒有任何一個政府可以摧毀所有地方的網際網路,但它肯定可以將其削弱到足以使其在其管轄範圍內的民眾不願使用的程度。

在天平上
萊爾說,糟糕的監管,無論是在任何特定國家還是在國際範圍內,都可能會嚴重阻礙網際網路的價值及其增長能力。雖然只要人類存在,網際網路的某種版本就很可能會存在,但可能會丟失或大大減少的是“網際網路的開放性”。

這種開放性在經濟和社會上都是有用的,但它也是問題的根源,萊爾指出;它很容易導致無休止的安全和隱私攻擊、垃圾郵件、病毒、惡意軟體等等。他認為,必須開發新的安全模型,以在保護隱私和安全的同時,仍然允許網際網路發揮作用。

“我們是否能夠有效地實現這種平衡,是一個艱鉅的挑戰,也是一項正在進行的工作。”

© 2012 TechMediaNetwork.com。版權所有。

© .